会展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会展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本文关键词: 地域文化 文化 会展 出处:《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多元共生给会展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文章从我国会展行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对会展业发展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融入地域文化精神的会展不仅能彰显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丰富会展内涵,而且能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彼此了解和认识,还能加强各民族文化融合,推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交流合作。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pluralistic symbiosis of culture brings infinite development spa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industry.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industry and regional culture in detail, and expounds that the exhibition which integrates the spirit of regional culture can not only highlight the diversity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ultures, but als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exhibition. Moreover, it can promote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ultures,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promote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mong countries and nationalities in the world.
【作者单位】: 兰州文理学院文学院;
【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项目“地域文化在会展产业中重要作用的研究”(1113-04)成果
【分类号】:F713.83
【正文快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会展业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客观地说,丰富多彩的会展活动,不仅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而且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始终都是紧密结合、互相渗透的。在现代,文化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众多会展活动在促进商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挖掘我们的地域文化[J];中国报业;2011年02期
2 唐姣艳;刘新有;;地域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与趋势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2期
3 陆园媛;;地域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7年06期
4 王华英;;论地域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湖南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6期
5 李宁;王贺;侯兴华;;基于地域文化的蓬莱城市特色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1年04期
6 吴晨晖;;地域文化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体现[J];艺海;2012年09期
7 曲玉镜;;辽西地域文化检视[J];北方经济;2012年16期
8 杨瑞雪;郝大江;;黑龙江省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影响机制研究[J];对外经贸;2013年04期
9 张玉霞;;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J];发展;2013年06期
10 李银玲;和亮;魏国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社会认同情况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化荣;;高校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实现途径[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陈利华;;简论闽北地域文化的传统特征[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邹兰;张娟;;试论“海文化”参与当下社会生活的意义——胶东特色地域文化之一:海岛文化调研与思考[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凤岗;;地方学研究的重点——地域文化——兼论地域文化的研究和探讨[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5 王静;张克;;论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关系[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卢建汶;;浅谈地域文化在续志中的定位[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7 王利民;;博物馆与地域文化[A];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8年
8 马冀;;论地域文化学的概念、研究路径和社会价值——以内蒙古为例[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9 张冷习;;国学与地域文化的比较分析[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10 李鸿渊;;传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地域文化的内在逻辑[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琬;应以“辽海”冠名辽宁地域文化[N];辽宁日报;2006年
2 李秀巍;把打造和培育特色地域文化活动落到实处[N];盘锦日报;2008年
3 苏州科技学院党委常委 副院长 曹毓民;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的作用[N];光明日报;2010年
4 魏荣欢;发掘地域文化 构建和谐教育[N];晋中日报;2011年
5 武汉大学教授 罗运环;在文化建设中增强地域特色[N];湖北日报;2012年
6 记者 黄晓华;突出地域文化 提升商业品质 打造展示海南形象的独特窗口[N];海南日报;2013年
7 鲁宪甫 濮阳支队;借助地域文化鼓足强军兴军力量[N];人民武警报;2014年
8 文楠;弘扬地域文化应从小事做起[N];湖北日报;2004年
9 李海鹏;地域文化对经济的影响[N];中国信息报;2005年
10 ;安徽地域文化与小说创作[N];安徽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钟乃元;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涛;基于地域文的扬州历史园林保护与传承[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陈未鹏;宋词与地域文化[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扬;滨水公园中的地域文化载体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都莉雅;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地方台“真人秀”策划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白雪莉;地域文化在旅游品牌中的视觉呈现浅析[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4 鉴磊;地域文化在景观创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高丽;地域文化在室内环境中的表现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文琦;大众消费观念下产品包装中的地域文化表现[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7 严飞生;地域文化学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8 李志国;突出地域文化的环境小品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徐欢;城市综合性公园地域特色塑造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杨培源;甘肃地域文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性障碍及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56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45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