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圈公共体育场馆利用状况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本文选题:“长株潭”城市圈 + 公共体育场馆 ; 参考:《武汉体育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长株潭”城市圈是我国重要的城市圈之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地位突出,它以占湖南省1/5的人口和1/7的土地,产出了全省1/3的GDP,近年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广泛注意。因此,本研究在全面分析了解“长株潭”城市圈现有公共体育场馆资源的基础上,剖析存在问题,理顺资源整合和优化利用思路,重建“长株潭”城市圈公共体育场馆资源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着力打造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现代都市体育功能区。希望对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湖南省“3+5”城市群的发展,实现三个城市体育产业新突破,带动湖南省体育产业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长株潭”城市圈体育场馆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以长沙市为中心,带动株洲、湘潭两翼齐飞的一种规模和档次较高的格局。近几年,为了举办国内高级别综合性体育赛事,各公共体育场馆得到了翻修和重建,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在提升城市形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长株潭”城市圈公共体育场馆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株洲市公共体育场馆资源的分布非常集中,而长沙、湘潭两市公共体育场馆分布相对分散,整体上导致部分行政区内没有配套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赛事资源、非体育类活动资源比较贫乏;内部建筑结构设计和外部空间设计不尽合理,场馆内服务产品定位不明确,无形资产开发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的营销和管理手段,不能保证体育场馆业长期、合理、有效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长株潭”城市圈公共体育场馆总体建设布局规划上,各级政府应根据各行政区的需要,建设相配套的全民健身体育中心,同时“长株潭”城市圈内的公共体育场馆该形成统一的战略联盟,加强与各项目中心的联系与合作,争取到更多的国内、国际体育赛事举办权,在各体育场馆之间合理分配,并通过承办各种类型的比赛和文娱活动来还提高冠名赞助企业在观众、媒体中的曝光率和知名度,积极宣传体育场馆的经济价值,吸引更多企业加入体育场馆的无形资产的开发中来。在商务会展、文艺演出、体育培训等业务的拓展方面,各场馆当与周围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因地、因时制宜,针对不同消费者对体育消费的需求,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
[Abstract]:"Chang-Zhu-Tan" urban circl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urban circles in China. The level of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prominent in the province. It accounts for a fifth of the population and one seventh of the land in Hunan Province.A third of the province's GDP has been produced,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xisting resources of public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ity Circle,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traightens out the ideas of integrating and optimizing th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Rebuild the function partition and space layout of public stadiums and stadiums in Chang-Zhuzhou-Xiangtan city circle, and build modern urban sports function area which can play a leading role in demonstration.It is hoped that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wo-oriente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35" urban agglomeration in Hunan Province, the realization of new breakthroughs in the sports industry of three citi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The main findings include:Up to now,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Zhu-Tan" city circle sports stadiums has formed a pattern of "Changsha City as the center, driving Zhuzhou" and Xiangtan "two wings" flying together in a higher scale and grade.In recent years, public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have been renovated and rebuilt in order to host high-level and comprehensive sporting events in the country, becoming the iconic buildings of the city where they are located and improving the image of the city.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industries and so on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 stadiums and stadiums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is not balanced,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 stadiums and stadiums in Zhuzhou is very concentrat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 stadiums and stadiums in Changsha and Xiangtan is relatively scattered.As a whole, there are no supporting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 some administrative regions; the resources for sports events and non-sports activities are relatively poor; the internal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design and external space design are unreasonable, and the location of service products in the venues is not clear.Th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assets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methods are lacking, which can not guarantee the long-term,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adiums and gymnasiums.Therefore, in the overall layout planning of the public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circl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s, build a matching national fitness and sports center.At the same time, the public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circle should form a unified strategic alliance, strengthen the links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various project centres, and strive for mor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to be organized and reasonably distributed among the stadiums and stadiums.And by hosting various kinds of competitions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to also increase the publicity and visibility of the sponsored enterprises in the audience and the media, and actively publicize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stadiums and gymnasiums,Attract more enterprises to jo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assets of stadiums and gymnasiums.In the areas of business expansion, such as business exhibitions,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sports training and so on, the venues and stadiums should be closely linked to the surrounding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s a result, local and timel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ater to the needs of different consumers for sports consumption.Formula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8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先;;日本体育场馆建设现状及与我国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86年01期
2 郭惠平;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的诊断及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12期
3 黎玉洁;;公共体育场馆改制的政策需求构想[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4 陈洪平;;公共体育场馆冠名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1年02期
5 王国尊;陈融;;公共体育场馆国有民营模式的剖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6 刘辰芯;;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11期
7 ;运动场地与设备[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0年10期
8 谷占升;乌兰托亚;;借鉴先进地区经验 科学管理体育场馆——关于内蒙古体育馆财政补助方式的调研报告[J];前沿;2009年11期
9 李海燕;;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 问题逐步得到解决[J];体育教学;2008年04期
10 易剑东;;体育场馆运营面临的三大难题[J];环球体育市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健;;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与一体化开发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郭阳;;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公共财政政策建议[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韩开成;;河南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秦维维;;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运营一卡通管理模式的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萌;;武汉城市圈构建中的政府作用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欧胜兰;吕耿;;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体系及动力机制初探——基于USAP城镇势力圈分析系统[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董林;;“8+1”城市圈建设与武汉房地产发展[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罗丽娜;;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下圈外城市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宜昌市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操小娟;李和中;;“两型社会”视域下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政策模型分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余瑞林;余斌;刘承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曲玉;武汉城市圈亟待长袖善舞[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蒋敏华;历史上的武汉城市圈之议[N];长江日报;2005年
3 刘相;武汉城市圈亟待长袖善舞[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4 章鸽 记者 宋兰兰 董晓勋;武汉城市圈实质推进待突破[N];长江日报;2007年
5 记者 毛丽萍 通讯员 徐少明;湖北省政协助推“两型社会”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记者 高延晶;构建珠三角一小时城市圈[N];广州日报;2010年
7 记者 王宏伟;2008年全国省级集邮协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在武汉举行[N];中国集邮报;2008年
8 记者 王武斌;为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贡献青春和力量[N];孝感日报;2011年
9 胡爱民;武汉城市圈建设将促医化行业新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3年
10 通讯员 朱俊峰;“8+1”城市圈文化交流合作步伐加快[N];黄石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迎春;超越边界的治理[D];武汉大学;2012年
2 王鹏翔;基于“两型社会”构建的武汉城市圈产业选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风华;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的有效供给[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5 赵新娥;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冯建超;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分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詹斌;中心城市泛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邱成超;基于含有非期望要素DEA的城市圈资源配置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郭玲霞;农地城市流转对失地农户福利影响及征地补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周彩娟;生态小康:中国山区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敏;“长株潭”城市圈公共体育场馆利用状况与发展对策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1年
2 李朝刚;“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曹欢欢;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模式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4 杨兆松;沈阳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社会责任履行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5 李思怡;武汉城市圈政府间横向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刘莉芬;武汉城市圈金融排除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辰芯;西安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与运营问题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8 程晓歌;基于数据挖掘的城市圈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佳;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10 张丽汝;武汉城市圈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62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76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