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世博会中国馆中的运用研究
本文选题:世博会 + 中国馆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自从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上,一座通体透明、庞大雄伟、极富想象力的神奇建筑——被人们称之为“水晶宫”的展示场馆受到高度赞誉,并成为世博会的标志以来,建筑艺术就与世博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今中外的优秀建筑艺术在世博会这个大舞台上争奇斗艳,一展风采,世博会也由此成为人类建筑艺术的“竞技场”。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千百年来,传统建筑元素以其独特的布局结构和优美的艺术造型,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建筑文化。 世博会与建筑元素的密切联系,为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世博会中国馆的运用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怎样的空间和前景?本文围绕这一命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主要从世博会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与其同行的建筑元素在世博会运用的价值与意义。阐明世博会建筑不仅是具体展示空间的载体和演绎展会主题的主体,而且是整个展示空间最重要的展品,同时也是建筑师施展才华,创新建筑艺术的舞台。 第二章阐明了中国悠久的建筑历史和丰富的建筑类型,以及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特色和科学价值。 第三章根据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走进世博会中国馆的历程和世博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传统建筑元素在中国馆的设计表达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第四章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未来世博会中国馆运用启示的分析,明确方向,坚定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信心。 最后,以结论的形式,归纳研究成果,发表作者的看法和建议,以期为传统建筑元素在世博会中国馆的运用和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Abstract]:Ever since the first World Expo in London, England, in 1851, a transparent, large, imaginative and magical building-a venue known as the Crystal Palace-has been highly acclaimed and a symbol of the Expo. The architectural ar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orld Expo. The excellent architectural art of all times and all over the world competes in the stage of the World Expo, and the Expo also becomes the arena of human architectural art.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world reput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have displayed the long history and splendid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their unique layout structure and beautiful artistic model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ld Expo and th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provides the space and prospect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 the China Pavilion of the Expo.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from four aspects around this proposition. The first chapter analyze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used in the Expo from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xpo. The expo architecture is not only the carrier of the concrete exhibition space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me of the exhibition, but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exhibit in the whole exhibition space, and also the stage for architects to display their talent and innovate architectural art. The second chapter expounds China's long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and rich architectural types,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cientific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design and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 China Pavilion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entering the China Pavilion of the Expo and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World Expo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 the future World Expo China Pavilion, clear the direction, firmly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of confidence. Finally, in the form of conclus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presents the author's view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 the China Pavilion of the World Expo.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U24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建成;;艺术的空间·空间的艺术——三届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创意谈[J];装饰;2009年08期
2 李艺洋;石坚韧;;从世博会看中国建筑师培养途径[J];安徽建筑;2009年06期
3 邓刚;世界舞台演绎东方文化——世博会中国馆透析[J];时代建筑;2005年05期
4 顾进;吴杰;;自承式钢筋桁架模板在中国馆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09年08期
5 曹炜;程学四;;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形式之思考——中日近现代建筑文化发展之比较[J];建筑与文化;2011年04期
6 方振宁;误读时代的爱知世博会中国馆[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3期
7 杜亨庆;罗兰·埃策尔;;上海将——邀请世界[J];建筑工人;2010年02期
8 ;探寻墨尔本世博会经典旧址[J];航空港;2010年02期
9 邱隆;;世博会促进了米制向全球推行[J];中国计量;2010年06期
10 许琦敏;余燕;;世博会像一场“建筑时装秀”[J];建筑设计管理;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力;;茶与世博[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9-2010年度论文集[C];2010年
2 ;参访活动简介[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3 何文杰;;世博会与上海城市绿化[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4年
4 顾晓鸣;;在世博会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理念[A];中国城市经济教育培训中心揭牌仪式暨世博会与长三角城市联动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杨洋;黄晨;王丽慧;吴照;叶大法;吴玲红;梁韬;;世博轴喷雾降温前期调研及试验结果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蓦;;主题的绚丽高调和主体的缺位思考[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7 周进;;历届世博会里的公共艺术[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张桂生;;“世博会”给上海餐饮业带来的新发展[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9 朱希祥;;利用世博会机遇发展上海餐饮业[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许永顺;;2010年上海世博会数字媒体展览展示技术对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影响和推动[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奕盛 本报驻上海记者 丁宁;应再次发挥旅行社杠杆功能[N];中国旅游报;2011年
2 实习生 薛娇娇 记者 向杰;2012年世博会中国馆面积最大[N];科技日报;2011年
3 张慧娟;世博会中国馆持续“诱人”[N];中国贸易报;2005年
4 ;实事求是 以人为本 不断改进 奋力向前[N];解放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晔 邱曙东;让阳光洒满每个孩子心灵[N];解放日报;2010年
6 张慧娟;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确定首家外方合作伙伴[N];中国贸易报;2004年
7 安庾心;世博馆想要表达什么?[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姚玲;世博全记录 我们在行动[N];中国档案报;2010年
9 贸宣;爱知世博会中国馆大连周活动方案正式对外公布[N];中国贸易报;2004年
10 尚拜喜 高磊 冯中华;在幕后托举精彩[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一川;世界博览会主办国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的协同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皓波;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债券融资及治理结构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3 姜智彬;以城市品牌为导向的特大活动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洁;多维视野下的世博会建筑表达[D];同济大学;2008年
6 胡斌;何以代表“中国”[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余宏;上海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8 高艳;弹尾纲系统分类学与土壤动物应用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9 高宏宇;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曾武佳;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淦;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世博会中国馆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张兴;世博建筑与国家形象建构[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张波;博览会展馆建筑外部形态设计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4 王慧敏;浅析世界博览会的展示与主题[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戴颖;往届世博会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王琴;世博会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7 彭忱霖;上海2010世博会世博公园方案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薛峰;艺术设计与人类生活的进步[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9 周静;未来的畅想[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楠;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69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869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