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地震动多点输入研究
本文选题:大跨空间钢结构 + 多点多维 ; 参考:《建筑结构》2013年03期
【摘要】: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中央大厅东西向沿轴线长约800m,属超长结构。采用大质量法对其进行了地震作用的多向、多点、多维输入分析研究,主要考察行波效应对整体结构反应的影响,以及对地上钢结构树形柱和Y形柱、框架柱与折板网架间的撑杆以及折板网架间的空间倒三角联系桁架杆件内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动多点输入明显降低了地上整体钢结构的基底剪力反应,增大了各段钢结构的扭转反应。除折板网架外,地上钢结构的轴力及剪力平均超载比为1.2,弯矩的平均超载比为1.1~1.2。1段联系桁架的轴力、Y向弯矩和Y向剪力以及3段框架柱与网架间撑杆的双向剪力的平均超载比为1.3~1.4。
[Abstract]:The central hall of the Shijiazhuang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is about 800m along the axis of the East and West, which belongs to the super long structure. The multi direction, multi point and multidimensional input analysis of the earthquake action is carried out by mass method. The effect of the traveling wave effect on the overall structural response is mainly investigated, and the tree column and Y column of the steel structure on the ground, the frame column and the folded plate truss are discuss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 point input of the ground motion obviously reduces the base shear reaction of the whole steel structure on the ground, and increases the torsion reaction of the steel structures in each se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folded plate grid, the average overloading ratio of the axial force and shear force of the steel structure on the ground is 1.2. The average overloading ratio of the moment average overloading ratio is 1.1 to 1.2.1 section of the truss, the Y direction and Y shear and the average overloading ratio of the two-way shear between the 3 frame columns and the braces between the frames are 1.3 ~ 1.4.
【作者单位】: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分类号】:TU3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丁阳,王波;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在地震行波作用下的响应[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5期
2 江洋;石永久;王元清;;实用多点输入虚拟激励法在通用有限元软件中的实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1期
3 刘枫;肖从真;徐自国;钱基宏;赵基达;柯长华;王春华;王国庆;朱忠义;;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多维多点输入时程地震反应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忠献;林伟;丁阳;;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多维多点随机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1期
2 白凤龙;李宏男;王国新;;多点输入下大跨结构反应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4期
3 何庆祥;沈祖炎;;结构地震行波效应分析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1期
4 黄明开;楼梦麟;;浦东机场候机楼竖向地震行波效应时程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3期
5 杨付刚;孙建梅;胡启平;;多点输入下大跨越输电塔结构抗震性能时程分析[J];电力建设;2010年04期
6 丁阳;林伟;李忠献;刘颖;;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多维多点随机地震反应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7 陈寅;邱法维;侯杰;潘鹏;杜文博;沙锋强;王刚;;单层连续梁桥多点地震输入拟动力实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1期
8 苏亮;董石麟;;竖向多点输入下两种典型空间结构的抗震分析[J];工程力学;2007年02期
9 孙建梅;杨付刚;;多点输入下大跨输电单塔和塔线体系抗震性能分析[J];工程设计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希锐;周婧;;弦支穹顶结构多维多点地震响应分析[J];广东建材;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明开;楼梦麟;;筏板基础对结构水平地震行波效应的影响[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2 孔丹丹;丁洁民;;网壳结构的研究与进展[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全智;李建均;韩庆华;;多维多点激励下大跨空间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何庆祥;沈祖炎;;结构地震行波效应分析综述[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5 赵博;王元清;陈志华;石永久;;多点地震输入下大跨空间结构试验研究与响应分析研究进展[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薛素铎;张毅刚;曹资;李雄彦;;三十年来我国空间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与展望[A];第十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刘枫;张高明;赵鹏飞;;大尺度空间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应用研究[A];第十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洋;大跨建筑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响应计算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翁光远;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及振动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玉兰;单双层网格结构建造技术与节点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林敏;基于虚拟激励法的汽车平顺性仿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5 邸龙;复杂条件下大跨度空间柱面网壳结构的抗震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全伟;大跨桥梁多维多点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振华;索穹顶与单层网壳组合的新型空间结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乔文涛;弦支结构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白凤龙;空间变化地震动激励下大跨度结构的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龙飞;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极限承载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银庆;基于虚拟激励的车体结构随机疲劳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付刚;多点输入下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抗震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传佳;张弦柱面网壳的理论分析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璐;基于虚拟激励法的火箭仪器舱随机振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周婧;弦支穹顶空间结构在多维多点输入下的地震响应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6 梁海彤;双层柱面网壳减震控制理论和振动台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7 冯领香;渡槽结构多点地震输入的抗震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8 赵雅丽;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地震响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9 史小伟;某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刘攀;加肋储物筒仓的屈曲分析及地震波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家浩;随机地震响应的确定性算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1期
2 丁阳,王波;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在地震行波作用下的响应[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5期
3 范立础,王君杰,陈玮;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大跨度斜拉桥的响应特征[J];计算力学学报;2001年03期
4 李建俊,林家浩,张文首,,张宏宝;大跨度结构受多点随机地震激励的响应[J];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1995年04期
5 林家浩,钟万勰,张亚辉;大跨度结构抗震计算的随机振动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00年01期
6 林家浩,张亚辉,赵岩;大跨度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及近期进展[J];力学进展;2001年03期
7 项海帆;斜张桥在行波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8 潘旦光,楼梦麟,范立础;多点输入下大跨度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现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0期
9 胡世德,范立础;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纵向地震反应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10 范立础,袁万城,胡世德;上海南浦大桥纵向地震反应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定松;肖克艰;陈志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大厅多点多维弹性地震反应分析[J];建筑结构;2010年09期
2 周青;刘旦;许彩云;;用ANSYS模拟任意层数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9年02期
3 陈尚鸿;祁皑;;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的地震反应分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赵干荣;金旭;张建明;;阻尼计算方法对轻钢增层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5 甄伟;李志东;高昂;盛平;;广州新客站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J];建筑结构;2009年12期
6 李鸿晶;王通;;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逐步微分积分方法[J];力学学报;2011年02期
7 曾学敏;周新伟;李乐平;;武汉某超高层建筑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J];国外建材科技;2008年03期
8 李永华;李思明;;高位隔震连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9 沈顺高;张微敬;朱丹;钱稼茹;裴永忠;;大跨度机库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10 叶献国;赵书锋;钟维军;;基于NASTRAN分析的脱硫吸收塔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J];特种结构;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茂光;王东升;李宏男;翟桐;;输电塔-导线体系中导线的地震反应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2 白嘉;赵均;朱丹;赵伯友;徐小燕;;大跨度维修机库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伍平;于建华;;结构抗震设计中地震动输入的若干问题[A];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牛力军;张文芳;;橡胶隔震采用摩擦消能的减震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5 刘枫;肖从真;徐自国;钱基宏;赵基达;柯长华;王春华;王国庆;朱忠义;;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多维多点输入时程地震反应分析[A];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孙广俊;李爱群;;粘滞阻尼减震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黄金枝;刘宇;;设置摩阻隔振层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8 王红梅;楼文娟;;高耸结构涡致振动响应时程分析[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滕祥泉;王依群;丁永君;安国亭;;架空加层结构耗能减振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10 沈聚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韬;MSGS:空间网格结构分析与设计的升级版[N];中华建筑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洋;大跨建筑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响应计算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武成浩;基于桩土共同作用理论的高层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尹华伟;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邸龙;复杂条件下大跨度空间柱面网壳结构的抗震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白建方;复杂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并行有限元方法[D];同济大学;2007年
6 盛明强;基于滞回耗能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管晔;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地震反应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8 许谋奎;空间变化地震动下变形敏感大跨度结构响应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9 陈存礼;饱和砂土体有效应力物态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10 钟珉;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桩—墩体系塑性区动力特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辉;冷却塔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2 卢丽娟;多点输入下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地震反应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潇;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动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闫泰山;青岛火车北站主站房抗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朱春福;软钢阻尼器在钢框架结构中的减震效果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刘颖;大跨度空间结构多维多点地震响应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7 林勇;基础滑移隔震体系的地震反应谱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邱斌;高炉框架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9 雷静雅;高层建筑屋顶花园TMD减震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何海军;扁平双层网壳抗震性能弹塑性分析[D];长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11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91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