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国营电影厂新片展览月”:新中国电影文化模式与叙事范式的创生

发布时间:2019-03-04 10:09
【摘要】:1951年3月,由文化部电影局和中国影片经理公司总公司在全国二十个大城市举办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活动,系统展映1950年"东影"、"北影"、"上影"三大国营制片厂出品的二十六部影片(故事片二十部、短片六部),由此开启新中国电影"献礼展映"的电影文化模式,并在向度不一的电影叙事实践中探寻政治与电影表现平衡点之上的新的叙事范式。由此,"十七年"的"英雄电影"谱系建构迈出关键性一步。在"范式文本"《钢铁战士》中所生成的英雄银幕形象塑造的"展示范式"历经不同历史阶段"展示模式"、"成长模式"和"拯救——成长模式"的延变,成为"十七年电影"最为经典与内在的叙事表征。
[Abstract]:In March 1951, the Film Bureau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he General Company of the China Film Manager Company organized an "exhibition month of new films produced by state-owned film factories" in 20 major citi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hich systematically displayed "Dongying" and "Beiying" in 1950. The 26 films (20 feature films and six short films) produced by the three major state-owned studios of "Shangying", thus opening up the new Chinese film "gift show" film culture mode. And explore a new narrative paradigm based on the balance between politics and film expression in the film narrative practice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As a result, the genealogy construction of Heroes Film of Seventeen years took a crucial step. The heroic screen image created in the normal form text "Iron Warrior" has experienced the prolongation of "display mode", "growth mode" and "rescue-growth mod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Become the most classic and internal narrative representation of Seventeen-year Film.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分类号】:J9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会林,王宜文;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美学探论[J];当代电影;1999年05期

2 虞吉;;中国电影“影像传奇叙事”的原初性建构[J];文艺研究;2010年11期

3 虞吉;;新中国电影:影像传奇叙事的变异与承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凤;;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爱情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张希;论20世纪60年代中国电影文学的浪漫主义特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张蜀津;;创伤记忆的抚慰与新的民族记忆共同体的建构——“新时期前期”电影中的民国叙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杜荣芳;;民族国家主体与女性主体身份——浅析十七年经典电影中的女性角色[J];长城;2009年08期

5 李云凤;;十七年时期大陆抗战题材影片的创作模式探究[J];电影文学;2008年12期

6 王芳;王建斌;;论十七年电影音乐的艺术成就[J];电影文学;2008年24期

7 谭本龙;胡牧;;论中美战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以《魂断蓝桥》《乱世佳人》与中国“十七年”电影为例[J];电影文学;2009年13期

8 孙俊华;;鬼性与人性:关于“鬼子叙事”的检讨[J];电影文学;2009年22期

9 杨忠国;;论十七年电影音乐的创作成就与趋向[J];电影文学;2010年03期

10 杨鹏;;“十七年”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视觉造型特征分析[J];电影文学;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2 吴凑春;论新中国传记片的创作(1949-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3 张明师;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硕果;论上海的社会主义电影文化(1949-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白蔚;传媒中的中国女性与现代性[D];上海大学;2007年

6 杨鼎;“后革命”时代的革命历史影视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任宁;影像都市—中国大陆电影中的城市(1949-1966)[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8 任明;电影、城市与公共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俞洁;“十七年”中国反特电影的类型研究(1949-1966)[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邵吟筠;载歌载舞的意味—歌舞电影的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玲;“十七年”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批评[D];南昌大学;2010年

2 蔡海波;青春影像的叠印[D];南昌大学;2010年

3 李晰;西安电影制片厂早期创作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陈静;云南镜像[D];西南大学;2011年

5 胡庆芳;论十七年动画电影的宣教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霞;民族电影中的民族性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7 张觅奇;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意识探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8 李然;中国电影批评中的“民族话语”[D];苏州大学;2003年

9 苗欣;在欲海中沉浮的女人们[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10 魏桢;论“红色电影”的时代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虞吉;第二代码:“阐释学插叙短语”分析──经典文本第二代码阅读[J];当代电影;1994年03期

2 钟大丰;中国电影的历史及其根源(上)──再论“影戏”[J];电影艺术;1994年01期

3 虞吉;原态透视:早期中国类型电影[J];电影艺术;2005年06期

4 钟大丰;;是否有重谈“影戏”的必要性[J];电影艺术;2008年04期

5 虞吉;;早期中国电影:主体性与好莱坞的影响[J];文艺研究;2006年10期

6 何群;;大众文本:一种配方式媒介[J];文艺研究;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伟;;SMHM:新生代影像传播的文化模式分析[J];文艺研究;2006年01期

2 林琛琛;陈奕;;法语影视材料选择思考[J];电影评介;2010年07期

3 黄游游;;中西多样的文化模式在《推手》中的反映[J];电影评介;2010年18期

4 谢新华;李思明;;《通天塔》:文化中的家、国与天下[J];电影评介;2008年05期

5 杨波;;阿凡达之身心谁做主?——身份构建的文化和认知视角[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11期

6 秦勇;;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的文化模式[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卢军;朱奎峰;;从文化模式上解读《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0年22期

8 王媛;;十七年时期英雄电影未成类型电影之原因初探[J];电影评介;2009年14期

9 高卫红;;论电视历史剧对传统文本的整合[J];新闻爱好者;2010年08期

10 冉冉;;叙事范式下的群体表演——《十月围城》叙事研究[J];大舞台;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萌萌;;论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辩证关系——以电视旅游节目为例分析[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陈张书;“田汉现象”创新剧院文化模式[N];湖南经济报;2006年

2 佟伟;盘锦百年年戏[N];盘锦日报;2010年

3 杨朴;二人转:非物质文化遗产[N];吉林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周楠邋实习生 李维苇 姚峥;百年话剧传承与突围[N];解放日报;2007年

5 蓝恩发;“沈话”走进沈北新区[N];沈阳日报;2007年

6 本报驻美国记者 陈一鸣;奥斯卡评奖抱守西方文化模式[N];人民日报;2011年

7 詹斌;文化的面具[N];青海日报;2006年

8 刘起林;“红色”影视的审美新开拓[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陆焱;村落社区的傩仪与象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玉江;盐城淮剧传承的考察与本土音乐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夏蒇;锡剧在常州传承现状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邱路;TVB刑侦剧的叙事范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胡光玉;动画艺术的审美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34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434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d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