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我馆举办《中国绘画史的梳理与重构》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03-14 08:55
【摘要】:正2013年7月8日至10日,《中国绘画史的梳理与重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馆召开。研讨会为期三天,分别进行专家专题发言、播放《中国画笔墨研究讲座》纪录片(样片)和专家圆桌讨论三项主题活动。研讨会由陈成军副馆长主持,吕章申馆长致辞。吕章申馆长指出:"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中央美术学院共同发起的‘中国绘画史的梳理与重构’项目,充分利用两家国家级单位的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以学术化、创造性对中国画史作进一步梳理、阐释,以构建符合中国文化特质的画史阐述体系。此项目设想重点从‘笔墨’入手,还中国画的本身特性。‘笔墨’是中国画近代以来最本质、最特殊的语言,也可谓是中国画的‘神’,笔墨不只是中国画的技法,更是神韵。它始终贯穿于中国画传统的文脉!!我们希望利用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一流的展览硬件设备和一流的专业团队,借助中央美院强大的学
[Abstract]:From July 8 to 10, 2013,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ard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was held in our library. The seminar was held for three days, including expert presentations, documentary films (sample films) and expert round-table discussions on three thematic activities, namely, "Lecture on pen and ink research in Chinese painting" (a documentary film) and an expert round-table discussion. The seminar was presided over by Chen Chengjun's deputy curator and Lu Zhang-shin's speech. Director Lu Zhangshen pointed out: "the Chinese National Museum, together with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jointly launched the 'card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project, making full use of the strong combination of the two national-level unit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making them academic.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should be further combed and explained creatively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system of expounding the history of paint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 This project envisages starting from 'ink and pen', but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ainting. 'Pen ink'is the most essential and special language of Chinese painting since modern times. It is also the 'god' of Chinese painting. Pen ink is not only the technique of Chinese painting, but also the charm. It always runs through the contex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We hope to make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first-class exhibition hardware equipment and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team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with the help of the powerful learning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分类号】:J2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原宏伸;日本近八十年来的中国绘画史研究[J];新美术;1994年01期

2 ;艺术之窗·走近吴湖帆[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09年10期

3 ;彭先诚[J];艺术沙龙;2010年03期

4 马忠贤;谈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5 万青力;《百年中国画展》感言[J];美术;2001年11期

6 杨季;;中国画水墨语言的延伸[J];国画家;2004年06期

7 林存安;;由新安画派兼论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1年05期

8 马力;;论中国绘画的线条艺术[J];国画家;2003年04期

9 张士增;;重彩写意画论[J];国画家;2006年04期

10 DLK ;;纵横恣肆 亦古亦今——记著名实力派画家陈无忌[J];大美术;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鸿增;;中国画审美流向两题[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黄鸿仪;;漫议“中国画画家”[A];'2007中国画创作观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陶明君;;江苏中国画创作现状与审美型态[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叶青;;论中国画写实传统的基本特征[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波;;浅谈中国画的线[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6 丁凯;李锋;;“初中美术——中国画欣赏”课件的设计说明[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7 周积寅;;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制高点”[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8 张尔宾;;中国画个性化创作的再认识[A];'2007中国画创作观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卫;;从中国画意象形态演变看当代中国画发展态势[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10 庸非;;探讨漫画中线的运用[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朝轶;中国画的道路如此艰难[N];美术报;2008年

2 姜玉春(河南濮阳);发展创新不能脱离绘画本质[N];美术报;2006年

3 德国哥廷根市美术馆馆长 艾瓦·卡波特;彩墨融辉 东西筑桥[N];文艺报;2006年

4 上海中国画院执行院长 施大畏;生活·精神·主旋律[N];美术报;2003年

5 刘玉社;中国画应在多样发展中创新[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张立行邋李扬;见证新中国画院发展史[N];文汇报;2007年

7 岳海波;多元:中国画的发展方向[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关文;春秋二十载 笔墨绘真情[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柯琦;中国画笔墨随想[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宋文京;塑形在手传神乃心[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惠蓝;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2 张见;传教士影响下明清人物画风之嬗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赵欣歌;林风眠与中国画新传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4 段汉武;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史叙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金宝敬;“雅集”绘画题材在李氏朝鲜的流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6 龚文;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观念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王严;“宣和体”及北宋宫廷花鸟画与诗的相关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金哲弘;倪瓒山水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9 华天雪;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姜美先;朝鲜后期画家赵熙龙绘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涵玉;沥粉技法在中国画中的当代拓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王劲;吕凤子及其绘画艺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宋敏;论中国画对当代中国动画片设计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徐惠泉;略谈对彩墨画的认识和实践[D];苏州大学;2008年

5 赵煜;法常变而道不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潘芳;杂技与中国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斌;中国画中的“中和”审美意识对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D];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

8 乔圆;青绿山水的当代境遇[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9 董竟成;论传统中国画的空间图式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谭红;由线至面的中国画图式革命[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439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439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f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