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尿失禁现况调查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of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in urban communities, so as to carry out early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for middle-aged and old women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 symptoms in urban communities. Methods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2,210 cases of perimenopausal women who were treated by the purpose sampling method in Xinjie, Moon Temple, Exhibition Road and 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were taken as the subject of investigation (840 cases). The prevalence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the improved Kopherman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a self-designed survey of perimenopausal women's health care. Results A total of 84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804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95.7%. The average age of the 804 women with perimenopausal period was (52.2 and 5.1),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was (23.9-3.4) kg/ m2, and the waist circumference was 79.7 (7.1) cm. The modified Kurpterman score was (8.25-7.67).804 of the 804 women with perimenopausal women were 37.9% (305/804).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hot sweating, insomnia, bone joint pain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 with different menopause stages (P0.05). Multiple-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previous pelvic surgery, overweight or obesity, improved Kopherman score and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had a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is high,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the peri-menopausal period will be the focus of the future work of community medical workers.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13SF1383)
【分类号】:R6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荆玉霞;杜雪平;孙艳格;董建琴;;北京月坛社区妇女保健需求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03期
2 孙艳格;杜雪平;荆玉霞;;社区健康管理对更年期妇女知信行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30期
3 郭云翼;莫云;陈少青;;雌激素联合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年10期
4 魏涛;;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治疗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胡艳;张巍颖;;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J];临床医学;2010年04期
2 夏颖;史廷明;刘家发;毕勇毅;;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年01期
3 江雪霞;丁清清;王君;王爱花;魏金星;张雪培;张道秀;刘会范;;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研究新进展[J];医药论坛杂志;2012年11期
4 张瑞;雷鹏琼;陈长香;李淑杏;;护士工作压力及强度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4年04期
5 李兆艾;王莉;傅葵;李秀梅;;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康复训练对比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年10期
6 杨泉珍;章志红;邓莘芸;何云岩;熊艳;;社区妇女人群的健康状况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7 施秀华;江长缨;;围绝经期妇女社区保健的现状研究[J];上海医药;2012年12期
8 郭昭鹏;姚丽娜;;计划生育在社区妇女保健工作中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年13期
9 高雅丽;;产后尿失禁54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2年07期
10 佟秀梅;杜雪平;孙艳格;;不同模式的社区健康管理对更年期妇女知信行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2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春燕;中国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2 吴丽萍;北京社区妇女卵巢功能衰退过程中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生活方式干预效果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孙宁;卵巢功能衰退过程中卵巢大小和窦状卵泡数变化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岳廷棉;产后早期体外磁波干预对妊娠晚期盆底功能变化的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王莉;产后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李冬;行为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徐学勤;生物反馈电刺激与雌三醇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5 王京晨;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丁岩;针刺配合中频电刺激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张思嘉;北京社区妇女更年期症状与生殖衰老分期、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陈玲;腹腔镜与开腹剔除单侧卵巢良性肿瘤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激素治疗进展[J];安徽医药;2008年01期
2 王珍珍;176例更年期妇女自我保健意识调查[J];临床医学;2003年03期
3 张晓红,王建六,崔恒,魏丽惠;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4 王大鹏,王山米;产后早期尿失禁及盆底肌训练[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5 苏静;文建国;王庆伟;张鹏;刘奎;张瑞莉;;电刺激盆底肌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及尿动力学变化[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6 孙艳格;胡海鹰;隗合坤;;2008北京第五届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高级论坛内容摘登[J];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06期
7 谷小鸣;泰国社区医院见闻与思考[J];云南医药;2003年06期
8 李景风,程巧云,刘喜凤,张玉兰;社区妇女保健需求调查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04期
9 吴向红;妇女健康教育工作初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年10期
10 赵更力,王临虹,张文坤;华北城乡围绝经妇女更年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谈勇,许小风,卢苏,陆启滨,蔡新,姚毅;围绝经期综合征阴虚型患者发病与心理因素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孙浩;;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哪些脏腑经络相关?如何治疗?[J];中医杂志;2002年09期
3 张琴;疏肝补肾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7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3年07期
4 霍荻,蒋紫云,向伟能;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分型微观辨证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03年04期
5 艾浩;;吃出围绝经期的健康来[J];中华养生保健;2006年07期
6 杨冬;;围绝经期的身心保健及护理初探[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6年05期
7 黄克臧;;滋肾固本法结合心理调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0例[J];新疆中医药;2007年04期
8 曾春朝;;足反射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疗[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年08期
9 黄道兰;许峰;温雅兰;;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86例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高建荣;辨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0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艾;郄明蓉;王红静;张崇淑;;76例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郄明蓉;张崇淑;郑艾;王红静;;76例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郄明蓉;郑艾;王红静;张崇淑;;76例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唐红霞;;晚期癌症病人尿失禁的护理对策[A];全国第三届造口、伤口、尿失禁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苏雅茹;王坚;蒋雨平;方祖军;王文章;何家扬;任传成;余桂军;;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危险因素和预后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米平江;;针灸治疗前列腺电汽化术后尿失禁35例[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补肾固摄法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遗尿[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蔡文智;;冰水试验在PVS尿失禁康复中的作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樊伯珍;夏红;陈信良;赵勇锋;童晓文;;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临床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徐梅玉;吕雄胜;马平都;;对脑卒中后尿失禁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观察[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护理分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志春 (研究员);与老人谈谈尿失禁[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李颖 通讯员 张正尤;多动的膀胱让你尿失禁[N];科技日报;2010年
3 崔玉艳;八成尿失禁患者“羞”于找医生[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4 健康时报记者 杨波;尿失禁困扰半数北京女性[N];健康时报;2008年
5 蔡云朗 杜恩;四法对付尿失禁[N];大众卫生报;2009年
6 受访专家 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院长 刘传勇 采写 本报记者 叶芳;尿失禁:不致使的“社交癌”[N];广东科技报;2008年
7 镇山;哪些疾病会引起尿失禁[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8 赵广兰;老妇难言尿失禁[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男性也难逃尿失禁厄运[N];保健时报;2005年
10 河北 副主任医师 龙安民;老人尿失禁的治疗和护理[N];家庭医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顺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陈妙霞;针药结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冯娟;从肾肝心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陈燕;膀胱尿道功能发育及尿失禁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5 曾华伦;针药结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生存质量及内分泌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曲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程安一;《内经》天癸学说理论及其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秦佳佳;坤宁安浓缩水蜜丸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许海;围绝经期综合征阴虚证病例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的相关性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10 索玉平;“坤宁安”对PMS大鼠下丘脑ER及其mRNA与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慧慈;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治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权赫同;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程度分析与有关因素的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林敏;点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思敏;广防风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Ⅲ期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赵晓静;导师陈莹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辑要[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崔淑子;俞募通经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黄得禄;妇人还少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8 肖新春;益肾坤宁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方鸣;更年乐佳液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10 高玉敏;更年安怡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谱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516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51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