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功能复合化趋势下博物馆流线组织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31 21:53
  近年来“博物馆热”成为了新的文化现象,博物馆的公众教育、文化创新、休闲娱乐等职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体现了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提醒我们需要不断反思才能走的更长远。观众是博物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观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和需求的提高促使着博物馆不断发展和变革,从过去单一的收藏展示到现在的文化综合体,博物馆功能复合化已经势不可挡,而功能复合化必然对博物馆的流线组织提出新的要求。然而,多年来对博物馆流线组织的研究都只局限在展览流线上,忽视了与研究教育、休闲娱乐、公共服务等功能结合的重要性,这方面的设计策略和指导意见还有所欠缺。本文以功能复合化为背景,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博物馆流线研究动态,明确了相关概念和基础的理论知识,并分析总结了博物馆从单一功能到复合化功能下的流线组织变化,提出了流线复合化的概念,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流线组织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研究人的活动顺序和功能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因此首先分析了博物馆观众需求和博物馆自身功能的变化对流线的影响。之后研究了各个复合化功能与展览流线之间的关系,其次对现代博物馆中出现的各种流线间界限模糊,即不同功能在同一空间复合叠加的现象进行了分... 

【文章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功能复合化趋势下博物馆流线组织分析


博物馆概念梳理(来源:作者自绘)

展厅,流线,串联式,博物馆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线的约束。其次,博物馆不断吸纳不同于本身的功能时,人流活动的目的就不能用以的标准划分了,其势必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流线,因此,从空间上来划分更加合理。2.2.3 博物馆展览流线组织的类型对于博物馆来说,组织人流参观藏品不管在过去还是未来都是博物馆流线中最重的一部分。展览流线通过组织门厅、进厅、各个展厅和辅助空间的方式达到引导人流观的目的。组织的主要类型有串联式 、大厅式、放射式、和混合式,下面分别简要括其优缺点。(1)串联式:

示意图,流线,展厅,袋式


是我国目前比较常见的流线组织形式,几个空间围绕厅之间通过中心空间连接,中心空间可以为公共大厅或等,展厅内流线一般为口袋式,如图 2-3。流线下空间布局紧凑又相对灵活,并且能够独立开放趣的观展路线。缺点:各个展厅之间关联性较弱,观众,容易造成人流的交叉。图 2-3 放射式流线和展厅内口袋式流线示意图(来源:作者Figure 2-3 Radial streamline and pocket diagr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J]. 陈刚.  中国博物馆. 2013(04)
[2]浅析动线组织设计——以上海世博会动线设计为例[J]. 刘宇.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2(02)
[3]博览建筑参观流线与空间形态关系研究[J]. 秦静,李世芬.  山西建筑. 2012(13)
[4]论博物馆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设计[J]. 杨海荣,阎磊.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9(05)
[5]建筑流线研究[J]. 陈锐.  工程与建设. 2008(02)
[6]参观动机与博物馆宣教策略的应对性思考[J]. 王智远.  博物馆研究. 2007(04)
[7]博物馆功能与观众[J]. 刘芳,盛海涛.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01)
[8]论建筑功能的动态特征[J]. 韩冬青.  建筑学报. 1996(04)
[9]广义教育定义再探讨[J]. 程少波.  江西教育科研. 1993(05)
[1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J]. 刘尊棋.  出版工作. 1981(08)

博士论文
[1]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 何小欣.华南理工大学 2011
[2]现代博物馆功能演变研究[D]. 孟庆金.大连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功能复合化趋势下的博物馆空间组织研究[D]. 吕思扬.东南大学 2016
[2]信息化背景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功能复合化设计研究[D]. 陈凡.北京工业大学 2015
[3]博物馆建筑的流线设计与空间组织研究[D]. 田慧.昆明理工大学 2015
[4]当代博物馆交通空间多义性设计研究[D]. 许俊杰.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5]城市文化建筑的复合空间研究[D]. 陈健生.华南理工大学 2010
[6]博物馆建筑空间整合设计研究[D]. 方涛.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7]博览建筑参观动线与展示空间研究[D]. 刘挺.同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12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3112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6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