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展旅游研究的特征与趋势(1996—2019)——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5 05:58
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结合"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社会网络、突发性探测以及期刊双图叠加技术对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的文献信息进行捕捉、管控、处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国际会展旅游研究在目的地积极效应、会展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策略制定、目的地居民感知及会展旅游者行为动机等方面已较为成熟,但在目的地消极效应及测量、教育及人才培养、收益预测与绩效评估等方面仍存在研究空白,未来国内会展旅游研究可就此类空白扩土深耕,同时在研究方法及范式方面应重视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转型及多元融合。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1(06)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知识流动图
从大洲分布来看,对会展旅游研究较为深入的国家(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欧洲以及亚洲和大洋洲的部分地区,而南美洲、非洲研究相对落后。发文数量排名居前的多为北美洲及欧洲西部国家,其中美国居于首位,其次是澳大利亚、英国、中国、西班牙及加拿大等国。从中介中心性来看,法国、德国、新西兰及瑞典等国在国际会展旅游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的科研合作枢纽角色;美国发文量虽居于首位,但中介中心性数值为0,表明美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研究合作较少且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同时排名靠前的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韩国、土耳其、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中介中心性均小于0.1,表明此类国家(地区)在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缺乏科研合作[5],未来应积极加强该领域科研方面的合作交流。从突发性及新颖性来看,美国作为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的巨头,贡献较大,故突发性数值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大洋洲的会展产业虽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但新西兰作为大洋洲国家的一员,近年来在会展旅游研究领域贡献突出,未来有望成为国际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2.高影响力机构及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研究机构及作者作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代表及核心,在推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Cite Space分别绘制研究机构(图2)及作者的合作网络图谱(图3)并对研究机构进行突发性探测,其中节点大小与该研究机构/作者的发文数量成正比,连线粗细及密度与合作强度成正比。会展旅游研究高影响力机构均为世界著名顶尖学府或著名高等科研机构。在国际前十所核心研究机构中,位列第一的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发文数量为60篇;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分列第二、第三,发文数量分别为58篇和50篇;近年来亚洲的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凭借其完善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的国际开放程度,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较高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成为会展产业发展及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的新秀[6],故亚洲有三所高校位列前茅,分别为香港理工大学(第三名)、韩国庆熙大学(第六位)及中山大学(第九位);值得关注的是南非两所高校:西北大学和约翰内斯堡大学分别以第七、第八的名次位列核心研究机构榜单,经前文分析可知非洲会展旅游研究虽相对落后,但是近年来经济较为发达的南非和埃及在会展产业发展中突飞猛进并在非洲地区遥遥领先,为该地区会展旅游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研究机构突发性探测结果显示,会展旅游研究较为活跃的六所高校有四所位于美国,其余两所分别位于中国香港和英国,其中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近年来贡献尤为突出。会展旅游研究作者合作图谱(图3)整体分布较为松散,表明各国家及地区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学者间缺乏合作,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团队,也从侧面反映出学者间相互认可程度较低。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分别为南非西北大学的Melville Saayman和韩国庆熙大学的Choongki Lee,发文篇数分别为24篇和15篇,其次为南非西北大学的Martinette Kruger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Sheranne Fairley,发文篇数分别为9篇和7篇。学者Melville Saayman和Martinette Kruger两人研究合作紧密,合著文章数量较多,其文章多以问卷调查法收集一手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会展旅游中节事旅游产品开发[7-12]、市场营销[8-10]、参与者行为及动机[7-14]、组织者和策划者感知[15]、节事目的地效应[13][16-17]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和研究。
本文编号:3477219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1(06)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知识流动图
从大洲分布来看,对会展旅游研究较为深入的国家(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欧洲以及亚洲和大洋洲的部分地区,而南美洲、非洲研究相对落后。发文数量排名居前的多为北美洲及欧洲西部国家,其中美国居于首位,其次是澳大利亚、英国、中国、西班牙及加拿大等国。从中介中心性来看,法国、德国、新西兰及瑞典等国在国际会展旅游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的科研合作枢纽角色;美国发文量虽居于首位,但中介中心性数值为0,表明美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研究合作较少且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同时排名靠前的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韩国、土耳其、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中介中心性均小于0.1,表明此类国家(地区)在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缺乏科研合作[5],未来应积极加强该领域科研方面的合作交流。从突发性及新颖性来看,美国作为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的巨头,贡献较大,故突发性数值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大洋洲的会展产业虽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但新西兰作为大洋洲国家的一员,近年来在会展旅游研究领域贡献突出,未来有望成为国际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2.高影响力机构及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研究机构及作者作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代表及核心,在推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Cite Space分别绘制研究机构(图2)及作者的合作网络图谱(图3)并对研究机构进行突发性探测,其中节点大小与该研究机构/作者的发文数量成正比,连线粗细及密度与合作强度成正比。会展旅游研究高影响力机构均为世界著名顶尖学府或著名高等科研机构。在国际前十所核心研究机构中,位列第一的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发文数量为60篇;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分列第二、第三,发文数量分别为58篇和50篇;近年来亚洲的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凭借其完善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的国际开放程度,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较高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成为会展产业发展及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的新秀[6],故亚洲有三所高校位列前茅,分别为香港理工大学(第三名)、韩国庆熙大学(第六位)及中山大学(第九位);值得关注的是南非两所高校:西北大学和约翰内斯堡大学分别以第七、第八的名次位列核心研究机构榜单,经前文分析可知非洲会展旅游研究虽相对落后,但是近年来经济较为发达的南非和埃及在会展产业发展中突飞猛进并在非洲地区遥遥领先,为该地区会展旅游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研究机构突发性探测结果显示,会展旅游研究较为活跃的六所高校有四所位于美国,其余两所分别位于中国香港和英国,其中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近年来贡献尤为突出。会展旅游研究作者合作图谱(图3)整体分布较为松散,表明各国家及地区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学者间缺乏合作,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团队,也从侧面反映出学者间相互认可程度较低。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分别为南非西北大学的Melville Saayman和韩国庆熙大学的Choongki Lee,发文篇数分别为24篇和15篇,其次为南非西北大学的Martinette Kruger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Sheranne Fairley,发文篇数分别为9篇和7篇。学者Melville Saayman和Martinette Kruger两人研究合作紧密,合著文章数量较多,其文章多以问卷调查法收集一手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会展旅游中节事旅游产品开发[7-12]、市场营销[8-10]、参与者行为及动机[7-14]、组织者和策划者感知[15]、节事目的地效应[13][16-17]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和研究。
本文编号:3477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347721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