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6:12

  本文关键词: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造型教学 造型艺术 建筑设计 当代艺术 创造力 感性素质


【摘要】:本篇论文研究的重点是:现代的建筑造型基础教学及其训练方法。内容包括:造型艺术与建筑设计的关系;造型艺术教学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建筑造型基础课程内容分析与实践训练方法教学研究。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建筑设计和造型艺术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造型艺术和建筑设计在当代视觉艺术系统中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强调建筑造型教学中要把“造型表达能力”与“创意思维设计能力”相互结合,发挥造型基础教学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从教学本身研究,对教学思路和课程设置做了科学的分析,使建筑造型基础课程具有系统化和规律性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总结了中国建筑美术教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国内目前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的弊端,同时比较发达国家建筑造型教学的先进内容,阐述造型基础教学对建筑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下中国建筑造型基础教学应采取的教学思路。本文研究目标是通过造型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造型艺术中的“感性元素”,使他们认识到建筑设计不仅具有计划的形式美感,还有设计师“偶发”或“无意识”的艺术表现形式地渗入,打破了学生认为建筑设计就是服务性创新活动的浅层认识。 在实践教学研究中,从实践教学和赏析教学两个方面的教学实例论述,把创意思维课程和色彩课程作为建筑造型实践教学的重点课程,并独立研发了系列创意思维课程和色彩应用课程,在教学中已经得到实践的论证。艺术赏析教学方向重点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形态和国际当代艺术展览,其教学宗旨是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建筑学生的当代艺术素养。本文在具体教学实践研究中,强调“艺术实践的感受过程”和“艺术观察事物的行为方法”,所有的课程设置都是围绕着学生“艺术创造能力”培养而展开。通过系统的研究表明建筑造型基础教学是建筑基础教学的重点部分,是建筑内部整体教学“创新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成份.是激活学生的“感性素质”,培养他们艺术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造型教学 造型艺术 建筑设计 当代艺术 创造力 感性素质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6;TU-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8
  • 第一章 :造型艺术与建筑设计关系综述18-52
  • 1.1. 造型艺术与形表达18-22
  • 1.1.1 :造型艺术起源及特征18-20
  • 1.1.2 :造型艺术表达要素20-22
  • 1.2. 中世纪美术与建筑的形态22-27
  • 1.2.1 :早期基督教的建筑美术22-23
  • 1.2.2 :中世纪美术与建筑23-27
  • 1.3.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与建筑设计27-32
  • 1.3.1 :画家、雕刻家与建筑设计27-29
  • 1.3.2 :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与建筑实践29-32
  • 1.4. 现代艺术思潮对现代建筑的影响32-40
  • 1.4.1 :新艺术运动与建筑设计32-33
  • 1.4.2 :现代艺术流派与建筑设计33-40
  • 1.5. 当代艺术观念与当代建筑设计40-47
  • 1.5.1 :当代艺术特征40-41
  • 1.5.2 :当代艺术与当代建筑设计41-47
  • 1.6. 结语47-52
  • 第二章 :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的作用与意义52-79
  • 2.1. 想象力与创造力52-60
  • 2.1.1 :想象力的特征52-54
  • 2.1.2 :创造性思维54-57
  • 2.1.3 :创造力的特征57-58
  • 2.1.4 :结语58-60
  • 2.2. 艺术表现力与建筑设计60-68
  • 2.2.1 :线条的艺术表现力60-62
  • 2.2.2 :色彩的艺术表现力62-63
  • 2.2.3 :体积的艺术表现力63-64
  • 2.2.4 :结构的艺术表现力64-66
  • 2.2.5 :结语66-68
  • 2.3. 个人修养与设计68-73
  • 2.3.1 :思想修养与设计68-69
  • 2.3.2 :知识修养与设计69-70
  • 2.3.3 :情感修养与设计70-71
  • 2.3.4 :艺术修养与设计71-72
  • 2.2.5 :结语72-73
  • 2.4. 审美意识与设计73-79
  • 2.4.1 :审美观念和设计73-75
  • 2.4.2 :审美意识和设计75-76
  • 2.4.3 :结语76-79
  • 第三章 :建筑造型基础课程内容分析与实践研究79-269
  • 第一节:建筑造型基础课程特点79-90
  • 1.1 : 中国传统建筑美术教学特征79-84
  • 1.1.1 : 中国建筑美术教学背景79-80
  • 1.1.2 :中国建筑美术教学现状80-82
  • 1.1.3 :中国建筑美术教学弊端82-84
  • 1.2 :国外建筑造型艺术教学特点综述84-90
  • 1.2.1 :德国包豪斯学院教学体系84-85
  • 1.2.2 :法国建筑造型教学模式85-86
  • 1.2.3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建筑系86-87
  • 1.2.4 :美国建筑学院的艺术课程87-89
  • 1.2.5 :日本建筑造型基础教学89-90
  • 1.3 :结语90
  • 第二节:当下中国建筑造型基础课应采取的教学理念90-104
  • 2.1 : 教学观念90-97
  • 2.1.1 :改变教学思路90-92
  • 2.1.2 :重组课程结构92-95
  • 2.1.3 :加强信息环境95-97
  • 2.2 授课方法97-101
  • 2.2.1 :鼓励激发97-98
  • 2.2.2 :启发引导98-99
  • 2.2.3 :纵向比较99-100
  • 2.2.4 :因材施教100-101
  • 2.3 :鉴赏与实践101-104
  • 2.3.1 :提升艺术鉴赏能力101-103
  • 2.3.2 :加强艺术创作实践103-104
  • 第三节:建筑造型基础课程研究104-269
  • 3.1: 创意思维实践课程104-132
  • 3.1.1 :创造性思维104-106
  • 3.1.2 : 表达与创造(课程实验)106-129
  • 3.1.2.1 :实物转换至创造图象106-113
  • 3.1.2.2 :影视观念抽取及创造图像113-121
  • 3.1.2.3 : 音乐的转换至构成练习121-129
  • 3.1.3 : 创意表现课程阐述与总结129-132
  • 3.1.3.1 :教学目标129-130
  • 3.1.3.2 :课程总结130-132
  • 3.2 :色彩课程132-166
  • 3.2.1 :色彩的基本原理132-139
  • 3.2.2 :设计色彩139-142
  • 3.2.3 : 色彩的应用表达142-164
  • 3.2.3.1 :色彩的形态生成与变化分析142-149
  • 3.2.3.2 :色彩的直觉表达和感性实验149-156
  • 3.2.3.3 :空间色彩的营造与研究156-164
  • 3.2.4 : 色彩课程分析与总结164-166
  • 3.2.4.1 :教学目标164-165
  • 3.2.4.2 :课程总结165-166
  • 3.3 :写生课程166-218
  • 3.3.1 :素描写生与素描造型166-170
  • 3.3.2 :色彩写生与色彩认知170-173
  • 3.3.3 : 素描写生与形象观察173-194
  • 3.3.3.1 :动物骨骼-形态认知(自然博物馆参观与写生研究)173-180
  • 3.3.3.2 :以小见大-联想再现(小物件形态分析与写生放大)180-187
  • 3.3.3.3 :静物写生-立体表达(结构研究与空间研究)187-194
  • 3.3.4 : 色彩写生与色彩造型194-214
  • 3.3.4.1 :植物色彩-自然色调和与造型194-201
  • 3.3.4.2 :人体色彩-主观色尝试与表现201-207
  • 3.3.4.3 :风景色彩-综合色彩与色调分析207-214
  • 3.3.5 :写生课程阐述与总结214-218
  • 3.3.5.1 :教学目标214-216
  • 3.3.5.2 :课程总结216-218
  • 3.4 :赏析课程218-269
  • 3.4.1 : 当代艺术赏析课程的意义218-222
  • 3.4.1.1 :认识当代艺术形态218-220
  • 3.4.1.2 :中国当代艺术形态220-222
  • 3.4.2 : 艺术赏析的课程内容222-263
  • 3.4.2.1 :当代绘画与观念222-229
  • 3.4.2.2 :装置艺术与材料229-236
  • 3.4.2.3 :新媒体艺术概念与表达236-243
  • 3.4.2.4 :实验电影(影像)与观念243-249
  • 3.4.2.5 :当代摄影的艺术理念249-256
  • 3.4.2.6 :行为艺术与观念256-263
  • 3.4.3 : 艺术赏析课程总结263-269
  • 3.4.3.1 :课程总结263-266
  • 3.4.3.2 :评分标准266-269
  • 第四章 :结语269-281
  • 附录281-381
  • 参考文献381-385
  • 致谢3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源;新形式下建筑表现教学变革初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3 薛以平;俄罗斯美术教育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张华清、徐明华教授访谈录[J];艺苑(美术版);1999年03期

4 何燕;;对建筑学科素描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杨栋;建筑与美术教育的关系[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6 陈飞虎;建筑美术教育与建筑学[J];中外建筑;1997年06期



本文编号:625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625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a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