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美展馆文化元素的符号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1 05:00
本文关键词:上海世博会中美展馆文化元素的符号分析
【摘要】:随着不同文化间人们交流的日益频繁,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对文化的误解和偏见会导致交流障碍,因此对不同文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今,学者们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和领域研究跨文化交际。然而此类研究大多抽象,对具体文化元素的意义分析研究较少。 从符号学的角度,交际的过程可以被看作是符号交流的过程。每个符号都有其特殊的符号意义,符号的意义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对符号的正确理解能够帮助人们形象地体会其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作为展览世界各国文明成果的盛会,上海世博会以科技与文化的交流为主要目的,为人们之间的交流以及学习他国文化提供了平台,其各个展馆更是包含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元素。 美国学者皮尔斯把符号分为第一性符号、第二性符号和第三性符号。这种分类实际上就是符号活动过程,从“符号代表物”(representamen)到“对象”(object)再到“解释项”(interpretant),每个阶段都是一个符号。依照皮尔斯给符号下的定义,符号,,或者说是代表项,在某种方面和程度上向人们代表某样东西并在人们的头脑里激起一个相应的符号,或者一个更加发达的符号。这个后产生的符号称为第一个符号的解释项。符号代表某样东西,即它的对象。在这个视角下,本研究中上海世博会中美展馆的文化元素也是由三个方面构成的:世博会展馆的文化元素即代表项,文化元素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即指涉对象,以及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即解释项。 本文以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以上海世博会中美展馆文化元素包括展馆外观及展馆内部展示内容等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研究以及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其符号意义及文化内涵。基于此,文章提出两个问题,分别是: 1.上海世博会中美展馆文化元素的符号意义及文化内涵。 2.通过符号分析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观念的差异,对于上海世博会中美展馆所包含的文化元素的界定也各有不同。所以,此研究分析的对象主要集中于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以及各个媒体的宣传介绍中比较受关注的文化元素。中国展馆的文化元素主要包括展馆的建筑风格和外形以及展馆内部的一些有特色的文化元素。美国馆的文化元素主要为美国馆的鹰状外形,其展馆中的符号主要体现在其名为《花园》的短片中。 运用符号学相关理论,分析研究上海世博会中美展馆的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各国经典独特的展览,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文章借助克拉克洪(Kluckhohn)和斯特罗的贝克(Strodtbeck)的文化价值取向理论论述了中美文化的文化差异及其原因。对上海世博会文化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符号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且能够反映出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的产生是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所造成的。虽然各国文化由于人们交流的频繁出现文化全球化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但是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价值观会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变化。此外,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绝对的,而会受到环境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需要正确看待文化差异,避免形成文化定势与文化偏见。
【关键词】:符号学 文化元素 中美展馆 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04
【目录】:
- Abstract7-9
- 摘要9-11
- List of Figures11-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7
- 1.1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12-15
- 1.2 Objectives of the thesis15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5-17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7-27
- 2.1 General review on the studi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7-21
- 2.1.1 Researches abroad17-19
- 2.1.2 Researches at home19-21
- 2.2 General review on the studi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from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21-27
- 2.2.1 Researches abroad22-24
- 2.2.2 Researches at home24-27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7-34
- 3.1 Peirce’s semiotic theory27-29
- 3.2 Kluckhohn and Strodtbeck’s Value Orientations theory29-31
- 3.3 Framework of this thesis31-34
- Chapter Four Methodology34-36
- 4.1 Research questions34
- 4.2 Research subjects34
- 4.3 Research methods34-35
- 4.4 Data collection35-36
-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Discussion36-60
- 5.1 Semiotic analysi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cultural elements36-51
- 5.1.1 Semiotic analysi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Chinese pavilion36-41
- 5.1.2 Semiotic analysi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signs presented in Chinese pavilion41-46
- 5.1.3 Semiotic analysi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American pavilion’s appearance46-48
- 5.1.4 Semiotic analysi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signs in the movie-Garden in the American pavilion48-51
- 5.2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51-58
- 5.2.1 Human nature orientation51-53
- 5.2.2 Relationship of humankind to nature53-54
- 5.2.3 Time orientation54-56
- 5.2.4 Activity orientation56-57
- 5.2.5 Relational (social) orientation57-58
- 5.3 Summary58-60
- Chapter Six Conclusion60-63
- 6.1 Conclusion60-61
- 6.2 Limitations61
- 6.3 Implications61-63
- Bibliography63-66
- Acknowledgements66-67
- Paper Published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大津;美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胡壮麟;当代符号学研究的若干问题[J];福建外语;1999年01期
3 张淑萍;;罗兰·巴特符号学思想述略[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曾立英;汉字与整体思维方式[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李炯英;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年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王铭玉;对皮尔斯符号思想的语言学阐释[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7 陈治安,文旭;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三届研讨会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翟丽霞;刘文菊;;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庄淑娟;;比较中西文化中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尚秀娟;;汉英“红色”文化语义对比[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婷婷;08奥运文化视觉形象系统的符号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10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71091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