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博物馆陈列中文物语言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04:17

  本文关键词:博物馆陈列中文物语言运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博物馆 陈列 文物语言


【摘要】:运用多种手段激活并揭示文物携带的各种信息,是博物馆应用性研究的重要课题。博物馆陈列中文物语言的运用旨在分析文物语言、运用文物语言指导陈展实践。本文试从技术路线角度为“博物馆陈列中学术成果向陈列成果转化”的研究添砖加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新理念重新定义“文物语言”,强调组织陈列及文物语言运用的公众立场。在此前提下,梳理陈展实践中常用的文物语言,对文物语言进行分类,理清各类文物语言对传达文物信息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从而探索文物语言运用的技术路径。博物馆陈列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进行内容策划时就要做好内容、艺术设计与空间架构的统一考量。因此文物语言运用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陈列内容文本的形成过程,并最终指导陈展实践并反映在陈列成果中。本文所讲的文物语言是广义的概念,适用范围也有所扩大。本文认为展览本体涉及的文物语言包括文物物语、文字语言和环境语言。服务语言附属于展览的本体。因此陈展内容本体的策划主要是对前三种语言的运用,可以独立于服务语言,但服务语言对展览有重要的辅读作用。博物馆陈列中文物语言的运用也主要着力于文物物语、文字语言和环境语言的运用。换言之,陈列工作的努力方向就是在脱离服务语言时也能为观众所看懂,为公众所利用,达到“公众根据自身需求读懂文物、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启迪心灵”的目标,让公众真正成为博物馆的有效利用者,进而将博物馆的影响力最大化地转化为社会价值。在所有的文物语言中,文物物语居于核心地位。陈列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靠实物载体支撑,以物语研究为基础,综合多种文物语言,让文物说话。从陈列的组织过程看,实物的数量质量、研究水平、学术成果的应用水平决定着一个陈列的成败。陈列展览中常关注文物本身物语与组合文物语言的表达,在实际操作中具体又集中于文物显性语言的展示与隐性语言的解读。在隐性语言中更需要一种人文语言、普世价值、情感共鸣。这一层次的物语在学术成果中也较为不足,需要陈展人潜入到历史现象的深处,还原文物的文化生态,让观众从情感和精神上与历史对话。文章按照以下思路组织结构:(1)文物语言概念,(2)文物语言分类及运用,(3)文物语言运用案例分析。
【关键词】:博物馆 陈列 文物语言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65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0-11
  • 1.2 相关问题研究综述11-14
  • 第二章 文物语言的概念14-19
  • 2.1 陈列展览及文物语言运用的立场14-16
  • 2.2 文物语言的概念16-19
  • 第三章 文物语言的分类及运用19-52
  • 3.1 文物物语19-32
  • 3.1.1 文物本身20-23
  • 3.1.2 组合文物23-31
  • 3.1.3 小结31-32
  • 3.2 文字语言——大纲、版题与说明牌32-41
  • 3.2.1 陈展大纲的编写32-36
  • 3.2.2 大纲版题36-39
  • 3.2.3 说明牌的撰写39-40
  • 3.2.4 小结40-41
  • 3.3 环境语言41-44
  • 3.4 服务语言44-45
  • 3.4.1 讲解的讲与解44-45
  • 3.4.2 展览延伸媒介45
  • 3.5 案例分析《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里的霸国》——文物语言的配合运用45-49
  • 3.5.1 《呦呦鹿鸣》文物语言的配合运用45-48
  • 3.5.2 《呦呦鹿鸣》文物语言运用评估48-49
  • 3.6 总结49-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5-56
  • 致谢56-58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8-59
  • 承诺书59-60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喜锋;考古发现类展览的信息传达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57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757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e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