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旧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活化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01:16

  本文关键词:旧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活化的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旧广交会 系统设计 活化 步行景观系统 整体性 突变性


【摘要】:广州流花地区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是广州的首善之地,一年两度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这儿举行,国外领导,贵宾和国内外商人云集,呈繁荣之势。友谊剧院、东方宾馆、中国大酒店和流花宾馆都围绕着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设计建成。流花湖的兴建,不仅解决了水患,也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美化了城市环境。然而随着交易会迁往琶洲会展中心,这地区开始衰落,客流物流瞬减,友谊剧院和各酒店直接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一些酒店倒闭现象。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广交会的搬迁,如何实现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的活化,是本次论文研究的重点。系统学的运用具有普遍性的,已经广泛运用到其他学科领域,系统的核心内容有系统的功能结构、整体性、层次性、突变性和竞争协同性等。系统学与建筑学也存在交集,特别是城市设计领域。当系统设计与流花地区相遇的时候会出现怎样的火花呢,能不能实现该地区的真正活化,带来繁荣,本论文尝试给出答案。论文在第一章提出问题,第二章阐述系统设计,第三章第四章描述问题和分析问题,第五章以方案的形式给出答案,方案分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旧广交会及周边地区的系统设计,第二层面是旧广交会的活化。通过重点塑造一个完整的景观步行带,围绕这个步行系统,对其周边的建筑、景观绿化和城市家具进行精致人性化的设计。并对该流花地区功能结构,景观绿化系统,道路交通系统,业态系统,建筑系统等各个系统进行优化提升完善;而旧广交会的设计正是本次活化的重点和核心。最后文章总结此次活化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广州市政府对该地区有着活化改造的意愿,如以后的实际改造中,能用到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是实现了写该论文的初衷了。文章指出系统设计和此次活化的创新点和不足,对于系统设计的运用给出建议。最后展望系统设计的推广和流花地区的活化,相信流花地区能真正实现活化,系统设计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旧广交会 系统设计 活化 步行景观系统 整体性 突变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8
  • 第一章 绪论18-24
  • 1.1 研究背景18
  • 1.1.1 研究社会背景18
  • 1.1.2 研究专业背景18
  • 1.2 研究意义18-19
  • 1.2.1 研究现实意义18-19
  • 1.2.2 研究理论意义19
  • 1.3 研究内容19-20
  • 1.3.1 实际项目内容19-20
  • 1.3.2 理论层面内容20
  • 1.4 研究方法20-21
  • 1.4.1 系统学方法20
  • 1.4.2 文献调查法20
  • 1.4.3 分析综合法20
  • 1.4.4 调研观察法20
  • 1.4.5 访谈分析法20-21
  • 1.5“系统设计”概念和文献综述21-23
  • 1.5.1 系统学与设计学21
  • 1.5.2 城市活化相关理论21-22
  • 1.5.3 城市活化的学位论文22
  • 1.5.4 城市活化的实际项目22-23
  • 1.6 论文的框架23-24
  • 第二章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24-34
  • 2.1“系统设计”的整体性原理24-26
  • 2.1.1 系统的整体性,整体和部分,综合和分析24
  • 2.1.2 城市活化中的整体设计和局部设计24-26
  • 2.2“系统设计”的层次性原理26-28
  • 2.2.1 系统的层次性,结构和功能26-27
  • 2.2.2 结构分析和功能分区27-28
  • 2.3“系统设计”的开放性原理28-29
  • 2.3.1 系统的开放性28
  • 2.3.2 大规划思想28-29
  • 2.4“系统设计”的突变性原理29-30
  • 2.4.1 系统的突变性、突变和渐变29
  • 2.4.2 整体式活化和触媒式活化29-30
  • 2.5“系统设计”的自组织性原理30
  • 2.5.1 系统的自组织30
  • 2.5.2 良性活化设计30
  • 2.6 信息反馈律30-32
  • 2.6.1 信息、反馈30-31
  • 2.6.2 信息反馈律在规划设计领域的应用。31-32
  • 2.7 竞争协同律32-33
  • 2.7.1 竞争、协同32
  • 2.7.2 竞争协同律在旧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活化中的应用32-33
  • 2.8 优化演化律33-34
  • 2.8.1 演化、优化33
  • 2.8.2 优化演化律在旧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活化中的应用33-34
  • 第三章 旧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现状及问题34-61
  • 3.1 1949 年~1969 年,旧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规划及重点工程34-38
  • 3.2 1970 年~1989 年,旧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规划及重点工程38-39
  • 3.3 1990 年~2010 年,,旧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环境39-43
  • 3.3.1 流花街的发展环境39-41
  • 3.3.2 东风街的发展环境41-43
  • 3.4 旧广交会旧址历史的演化43-48
  • 3.4.1 中苏友好大厦43-44
  • 3.4.2 侨光路陈列馆44
  • 3.4.3 起义路陈列馆44-46
  • 3.4.4 流花路展览馆(即现使用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会址)46-47
  • 3.4.5 琶洲会展中心47-48
  • 3.5 友谊剧院和“流花汇“48-51
  • 3.5.1 友谊剧院的概况48-49
  • 3.5.2 友谊剧院和旧广交会的关系49-51
  • 3.6 东方宾馆、中国大酒店和流花宾馆和旧广交会51-56
  • 3.6.1 东方宾馆、中国大酒店和流花宾馆概况51-56
  • 3.6.2 东方宾馆、中国大酒店和流花宾馆和旧广交会的关系56
  • 3.7 流花湖公园和旧广交会56-58
  • 3.7.1 流花公园的概况56-58
  • 3.7.2 流花湖公园和旧广交会的关系58
  • 3.8 白马批发市场和旧广交会58-61
  • 3.8.1 白马批发市场的概况58-60
  • 3.8.2 白马批发市场和旧广交会的关系60-61
  • 第四章 旧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的系统分析研究61-85
  • 4.1 整体性分析61-67
  • 4.1.1 流花地区在广州市区位分析61-62
  • 4.1.2 流花地区在越秀区区位分析62-65
  • 4.1.3 流花地区周边的区位分析65-66
  • 4.1.4 旧广交会在流花地区的区位分析66-67
  • 4.2 功能结构分析67-71
  • 4.2.1 流花地区功能分区分析67-69
  • 4.2.2 流花地区结构分析69-70
  • 4.2.3 曾经的旧广交会是流花地区的中心70-71
  • 4.2.4 旧广交会及周边地区功能结构综合评价71
  • 4.3 旧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道路交通系统分析71-75
  • 4.3.1 流花地区动态交通分析71-72
  • 4.3.2 流花地区静态交通分析72-73
  • 4.3.3 旧广交会对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的影响73-74
  • 4.3.4 旧广交会及流花地区道路交通系统综合评价74-75
  • 4.4 旧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景观绿化系统分析75-76
  • 4.4.1 绿化景观系统75-76
  • 4.4.2 旧广交会与周边地区绿化景观系统的关系76
  • 4.4.3 流花地区景观绿化系统综合评价76
  • 4.5 旧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现状建筑系统分析76-80
  • 4.5.1 建筑高度评价76-78
  • 4.5.2 建筑年代评价78
  • 4.5.3 建筑质量评价78-79
  • 4.5.4 旧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现状建筑系综合评价79-80
  • 4.6“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旧址的“突变点”(重点)80-83
  • 4.7 流花湖公园是该地区的另一“突变点”83-85
  • 第五章 旧广交会及其周边地区的活化设计85-117
  • 5.1 活化原则85
  • 5.1.1 系统性原则85
  • 5.1.2 参与性性原则85
  • 5.1.3 公共性原则85
  • 5.1.4 可持续性的原则85
  • 5.2 设计导则85-87
  • 5.2.1 功能布局85-86
  • 5.2.2 交通组织86
  • 5.2.3 绿化设计86
  • 5.2.4 建筑优化86
  • 5.2.5 参与性设计86-87
  • 5.3 总体活化规划87-95
  • 5.3.1 总体功能结构规划87-88
  • 5.3.2 总体平面88-89
  • 5.3.3 业态系统活化规划89-90
  • 5.3.4 道路交通系统活化规划(步行系统)90-91
  • 5.3.5 绿化景观系统活化规划91
  • 5.3.6 建筑系统活化规划91-93
  • 5.3.7 活化空间效果展示93-95
  • 5.4 旧广交会的活化设计95-117
  • 5.4.1 项目整体定位95-101
  • 5.4.2 业态规划建设101-103
  • 5.4.3 活化空间效果展示103-106
  • 5.4.4 方案图纸展示106-115
  • 5.4.5 分析图展示115-117
  • 第六章 结论117-119
  • 6.1 流花地区活化的意义117
  • 6.2 活化内容117-118
  • 6.3 不足118
  • 6.4 展望118-119
  • 参考文献119-12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23-124
  • 致谢124-125
  • 附件1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文棋;;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咨询[J];城市环境设计;2008年06期

2 方可,章岩;简·雅各布斯关于城市多样性的思想及其对旧城更新的启示[J];城市问题;1998年03期

3 段险峰,王朝晖;旧城中心区更新规划的价值取向──以广州市荔湾区更新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4期

4 冉令刚;周婕;;BOT模式下开发经济适用房的博弈决策模型分析[J];当代经济;2009年10期

5 王美红;余莉;余永森;;广州流花西苑改造规划构思[J];广东园林;2007年04期

6 金广君;;城市设计的“触媒效应”[J];规划师;2006年10期

7 金广君;陈e

本文编号:908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908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5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