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基于人文精神的博展建筑流动空间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20:27

  本文关键词:基于人文精神的博展建筑流动空间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博展建筑 流动空间 人文精神 流动性 空间组织 界面


【摘要】:信息时代人们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博展建筑空间涵义和形式不断更新,摆脱冰冷、封闭和权威的硬壳,以人的愉悦体验为目标,注重人的情感参与,成为博展建筑设计新的发展趋势。流动空间以其对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联系的关注,被设计师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化和发展,在博展建筑中得到了较为多样与生动的演绎。本文立足于博展建筑空间品质的提升,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探求了流动空间的实际价值。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建筑形态构成关系,通过对大量的博物馆、展览馆实例的梳理、归纳、分析和总结,提出流动空间的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操作策略。 文章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提出了研究的缘起、目的及意义;第二章阐述了博展建筑的产生与变革,空间流动性的本质和特征,综述了流动空间在博展建筑中的发展历程;第三章从关注人与环境出发探寻影响博展建筑空间的多方面因素,观众的行为心理和展览活动演化发展为流动空间设计提供依据;接着通过综合大量博展建筑实例,对空间流动性进行解析:第四章从功能、秩序、空间关系和流线方面对空间组织的流动性特征和表现形式展开讨论;第五章试图从界面的角度,即建筑的直观建构形象上,结合新思维、新材料和新技术,,分析在当今信息时代中空间流动性的设计方法。文章结合笔者在世博会上的亲身体验以及对文献资料的研究,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在贯穿着人文关怀的流动语汇下,博展建筑空间的构成特征以及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手法,以期引发更多设计师的思考,为当下的博展建筑创作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博展建筑 流动空间 人文精神 流动性 空间组织 界面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24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插图索引11-15
  • 附表索引15-16
  • 第1章 绪论16-20
  • 1.1 选题缘起16
  • 1.2 研究目的16-17
  • 1.3 文献综述17-18
  • 1.4 研究意义18
  • 1.5 课题来源18-19
  • 1.6 研究内容19
  • 1.7 论文框架19-20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阐述20-37
  • 2.1 博展建筑20-24
  • 2.1.1 展览20
  • 2.1.2 内涵20-22
  • 2.1.3 沿革22-24
  • 2.2 流动空间24-33
  • 2.2.1 定义24
  • 2.2.2 空间流动性原则24-26
  • 2.2.3 理论与实践基础26-33
  • 2.3 博展建筑中流动空间的发展33-37
  • 2.3.1 出现33-34
  • 2.3.2 发展34-35
  • 2.3.3 新时期变化35-37
  • 第3章 人文关怀下博展建筑中流动空间的影响因素37-56
  • 3.1 前提——对人与环境的关注37-39
  • 3.1.1 人文精神37-38
  • 3.1.2 可持续发展38-39
  • 3.2 主体的行为心理分析39-46
  • 3.2.1 观众的内涵39
  • 3.2.2 观众行为与空间设计39-44
  • 3.2.3 观众建筑审美观的变异44-46
  • 3.3 展览活动的演变46-50
  • 3.3.1 娱乐休闲46-47
  • 3.3.2 互动参与47-49
  • 3.3.3 移动与临时49-50
  • 3.4 展览方式的革新50-53
  • 3.4.1 展品与展览空间关系的演化50-52
  • 3.4.2 信息媒体技术的介入52-53
  • 3.5 展览主题的影响53-56
  • 第4章 博展建筑中空间组织的流动性表达56-90
  • 4.1 空间涵义多元化57-62
  • 4.1.1 博展建筑功能的多元演化57
  • 4.1.2 功能空间的多义性57-59
  • 4.1.3 展览空间概念的多元拓展59-62
  • 4.2 空间等级均质化62-69
  • 4.2.1 超平现象62-63
  • 4.2.2 功能规划层面63-65
  • 4.2.3 空间整合层面65-69
  • 4.3 时空连续性69-85
  • 4.3.1 水平连续69-72
  • 4.3.2 垂直连续72-83
  • 4.3.3 内外连续83-85
  • 4.4 流线动态性85-90
  • 4.4.1 动线要素85-86
  • 4.4.2 流线设计的变化86
  • 4.4.3 动态的流线组织86-90
  • 第5章 博展建筑中空间界面的流动性设计90-107
  • 5.1 界面的模糊化90-94
  • 5.1.1 通透90-91
  • 5.1.2 复合91-93
  • 5.1.3 消隐93-94
  • 5.2 形态的软化94-101
  • 5.2.1 折叠95-97
  • 5.2.2 纽结97-99
  • 5.2.3 流形99-101
  • 5.3 界面的信息化101-104
  • 5.3.1 影像媒介102-103
  • 5.3.2 信息感应103-104
  • 5.4 材料的瞬时性104-107
  • 5.4.1 材料质感随时间流逝而变化104-105
  • 5.4.2 材料使用周期短105-107
  • 结论107-109
  • 参考文献109-113
  • 致谢113-114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14-115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会议目录115-116
  •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目录11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曼纽尔·卡斯特;王志弘;;流动空间[J];国外城市规划;2006年05期

2 任允平;贝聿铭和他的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J];建筑;2003年08期

3 隈研吾,绿瀛;让建筑消失[J];建筑师;2003年06期

4 虞刚;凝视折叠[J];建筑师;2003年06期

5 周勇;;体验机车的历史——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新馆[J];建筑学报;2007年03期

6 沈迪;;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建筑解读[J];建筑学报;2010年05期

7 王澍;;剖面的视野——宁波滕头案例馆[J];建筑学报;2010年05期

8 左言华;刘文胜;;建筑空间流动性探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施国平;动态建筑——多元时代的一种新型设计方向[J];时代建筑;2005年06期

10 曾繁仁;;发现人的生态审美本性与新的生态审美观建设[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鹏;信息时代的展览建筑及展示空间设计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曾曦;现代展示博览会中的观众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黄丰明;建筑共享空间形态设计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刘挺;博览建筑参观动线与展示空间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莫文南;让·努维尔作品的材料表现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78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978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4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