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白石到朱新建
本文关键词:从齐白石到朱新建
【摘要】: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美术的革命也触及到了传统绘画的领域,越来越多致力于艺术救国的画家们先后走出国门,学习西方先进的艺术思想,接受了西式教育,并把这种教育方式带入中国,加快了中国画的变革,这种风气一直延续至今。毫无疑问,这种方式丰富了中国绘画,无论是内容、技巧还是艺术思想,但也同时留下了许多弊端。他们在接受西方的哲学艺术思想的同时,又产生了全盘西化的极端主义思想,丧失了中国艺术特有的韵味,使国人将中国传统绘画奉为没落的标志,束之高阁。这给仍在延续传统路子的画家一个严重的警示:如何能够拯救传统国画? 文人画作为最能代表中国传统绘画的种类,以其简略的笔墨、无穷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探究其深意。因此,尽管当时情势复杂,仍有有识之士坚守传统,始终遵循着传统文人画的发展道路,保持着文人画讲究笔墨、书卷气和意境的传统。 齐白石作为坚守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在漫长的一生中以其对艺术独到的感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他凭借着卓绝的艺术天分,坚韧的探索精神,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中国文人画向前推了一大步,将其生活所见用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真正达到了艺术与人完美的结合。这一类型的传统艺术的守卫者包括北方的金城、吴毂祥、陈少梅、胡佩衡等,南方的有黄宾虹、吴湖帆、陆俨少等。这些画家对传统的“尊重”完全是一种旧式文人修养的体现。正是由于他们,中国传统绘画才能历久弥新,始终屹立于世界舞台。 而中国六七十年代作为一段文化发展的特殊时期,一切的文艺创作都必须为政治服务,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受到抑制。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期,由于社会的变革,西方新的艺术思潮再一次冲击着国内的文艺界,致使整个画坛被各种艺术形式所笼罩,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历史地位再次受到严重的冲击,“中国画末日论”的说法也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这种背景之下,仍有一批画家在坚守传统,坚持文人画发展的道路,循着古人的文化气息前行。以陈绶祥、朱新建、边平山、季酉辰、王和平等为代表的画家,形成了旨在回归传统的一帮画家团体,提出了“新文人画”的概念,并用这个命名举办了一系列的展览,成为近些年来美术界坚持活动最长的艺术群体。这些画家们所处的是各种新的观念、新的表现手法和各种艺术思潮交织的时代,但是他们仍一心致力于传统绘画的创作。朱新建作为这一群体的代表,依他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自身异于常人的天赋,在文人画的道路上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本文试图从文人画发展的角度选取两位画家为代表对他们所处的时代进行阐释,探讨传统艺术在两个不同的时期的现状,笔墨特点,以及艺术家所处时代的艺术风格,和笔墨精神,探讨画家对文人画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对以后的发展提出的一些可能。
【关键词】:齐白石 朱新建 文人画 传统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4
- 1.1 本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1
- 1.2 研究方法11-14
- 1.2.1 文献分析11-12
- 1.2.2 比较12
- 1.2.3 观点的阐释与作品相互印证12-14
- 2 清末民初文人画的时代背景和新文人画产生的时代背景14-20
- 2.1 清末民初文人画的时代背景14-16
- 2.2 新文人画的时代背景16-20
- 3 两个时代背景下的文人画发展情况的概述20-28
- 3.1 齐白石群体的发展概述20-24
- 3.2 朱新建群体的发展概述24-28
- 4 齐白石群体、朱新建群体与文人画的关系28-36
- 4.1 文人画的发展与特点28-32
- 4.2 齐白石群体与文人画的关系32-33
- 4.3 朱新建群体与文人画的关系33-36
- 5 齐白石群体与朱新建群体的艺术成就及特点36-56
- 5.1 笔墨在艺术中的确立36-37
- 5.2 齐白石群体的笔墨特征37-43
- 5.3 新文人画家群体的笔墨特征43-56
- 5.3.1 其他代表画家的笔墨简论43-48
- 5.3.2 朱新建绘画的艺术特色及笔墨特征48-56
- 6 齐白石群体与朱新建群体的艺术思想和影响56-60
- 6.1 艺术思想56-57
- 6.2 文人画的影响57-60
- 结论60-62
- 致谢62-64
- 参考文献64-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槐;;读史札记:“朱新堞”考[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2 王朔;;记亲家朱新建[J];东西南北;2014年12期
3 李小山;;精灵朱新建[J];书画艺术;2007年05期
4 王有刚;;说点别的——评朱新建[J];中国书画;2012年04期
5 行云;杨洪清、朱新兰《快速识字字典》付梓[J];彭城大学学报;1994年Z1期
6 苏开;;朱新泉:书桌移位,职涯即学涯[J];党史纵横;2007年02期
7 薛莹;;爱吵架的萌妹子[J];故事家;2013年08期
8 贾方舟;;“玩”的意义与“快活”的价值——论朱新建活法[J];中国艺术;2010年03期
9 ;泉社画廊 专营朱新建先生作品[J];中国书画;2012年07期
10 ;泉社画廊专营朱新建先生作品[J];中国书画;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国元邋本报通讯员 寇社平;倡导“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总经理:朱新强[N];工人日报;2008年
2 袁峰 和为民;朱新红:阳光下的慈善样本[N];中国商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沈雅屏 李静;喀拉玛盖有道“民族团结坝”[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庞文生;朱新辉:到基层寻找破题答案[N];阿勒泰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妍 张平;达勒特镇的“领头雁”[N];博尔塔拉报(汉);2011年
6 本报记者 方胜邋徐皓;朱新兰:文化人经商须多磨炼[N];深圳特区报;2007年
7 记者 叶莎莎 翟帆;农村“初中后就业培训班”值得推广[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李洪明 通讯员 张明明;生命中最后10分钟[N];中国电力报;2010年
9 邓荣军 本报记者 詹红;用生命书写英雄壮举[N];上饶日报;2010年
10 王东 采写;魅力在于可操作性[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康;从齐白石到朱新建[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83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98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