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组织运行效率比较:地下钱庄、小贷公司与村镇银行
本文关键词:农村金融组织运行效率比较:地下钱庄、小贷公司与村镇银行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金融 微型金融 地下钱庄 小贷公司 村镇银行
【摘要】:在为"三农"中的经济个体和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问题上,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有相似点,但发展绩效非常不同。其中唯一得到大量政府补贴的村镇银行发展最为缓慢。这一现象对相关政策提出了挑战,也质疑了交易成本企业理论。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体中,管理费用和机会成本是决定企业组织最优规模的重要变量;它们是阻碍垄断资本和国企资本大规模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重要因素;只有扶持、鼓励民间资本成为控制者,才能推动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贸学院;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微型金融 地下钱庄 小贷公司 村镇银行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国家粮食安全视野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体系构建”(批准号:09YJA790187)
【分类号】:F832.4
【正文快照】: 在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三农”中的经济个体和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长期面临信贷配给压力,难以从正规金融组织获得足够的贷款服务,在金融市场上属于弱势群体。信息不对称、抵押品、担保品的缺乏、政府对金融资源的控制以及地方法治建设的滞后共同加剧了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锡良;齐稚平;;城乡统筹视野的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对接:成都个案[J];改革;2010年02期
2 程郁;罗丹;;信贷约束下中国农户信贷缺口的估计[J];世界经济文汇;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嗣江;史晋川;;弱势群体帮扶中的金融创新研究——以台州市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09年01期
2 经京璐;;义乌地下金融调查[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21期
3 吴铮;;信息不对称下欠发达地区农村融资问题破解[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4 阮小莉;杨恩;;农村土地的金融制度创新及其角色担当[J];改革;2011年02期
5 郭宁宁;;关于大型商业银行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研究——基于金融供给角度[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年02期
6 邹新阳;张国栋;王贵彬;许严冰;;农户投融资制度研究述评及其构建的必要性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年09期
7 祝文峰;;浅析农村中的民间金融[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11期
8 祝文峰;;农村民间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年10期
9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吴国联;南单禅;;温州民间投资的发展特点与运作机制研究[J];上海金融;2011年02期
10 石全虎;;县域小金融机构发展路径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曙光;王丹莉;;增量式渐进变迁、微观主体自主创新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纪念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2 郑耀群;;民营金融制度的内生性及其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3 吴言林;金融发展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融资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王飞;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非完备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耿成轩;家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陈鹏;中国农户金融的微观行为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卢文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征;信贷配给微观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安翔;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董红蕾;最优银行规制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亿;小企业融资难破解途径探析:民间信贷的体制内转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丁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跃辉;地下钱庄犯罪的治理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褚鹏;我国非正规金融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熊浪潮;非法集资法律防控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海梅;中国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曹雪;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陈皓;民间借贷的意思自由和国家强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朱桂菊;基于耗散结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及有序性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樊纲;发展民间金融与金融体制改革[J];上海金融;2000年09期
2 周天芸;李杰;;农户借贷行为与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5年11期
3 程郁;韩俊;罗丹;;供给配给与需求压抑交互影响下的正规信贷约束:来自1874户农户金融需求行为考察[J];世界经济;2009年05期
4 朱喜;李子奈;;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一个联立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5 沈明高;信贷约束与农户融资[J];数字财富;2004年11期
6 朱信凯;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农户消费行为分析[J];统计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杨;;村镇银行的可持续性法律保障[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张丹丹;;村镇银行与小额信贷公司比较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10期
3 秦刚;;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2010年10期
4 徐滇庆;;解放思想,探索开放村镇银行新思路[J];武汉金融;2008年05期
5 孙雪梅;李鸿建;;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09年07期
6 李鸿建;;村镇银行:生存困境和制度重构——基于对全国3家村镇银行的调查[J];武汉金融;2010年03期
7 李鸿建;;村镇银行:生存困境和制度重构——基于对全国3家村镇银行的调查[J];西南金融;2010年04期
8 姜丽丽;仝爱华;;基于村镇银行设立现状的分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中国人民银行宁城县支行课题组;陈旭;张国春;;村镇银行发展与财政金融政策扶持[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年05期
10 陈保明;;农村信用社与村镇银行的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天;;浅谈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策略[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云;;共同开创农村金融新局面[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3 蔡力峰;;农村金融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萧芍芳;;应对中国农村金融缺位的若干对策[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方中;;20世纪30年代农村金融濒临枯竭问题初探[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6 张君生;;县域农村金融改革与现代农业发展[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7 周云娟;;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对策思考[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加大力度优化广东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A];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广东金融强省建设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颖;;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供求失衡问题解决路径选择——从政府职能视角分析[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斌;加快改革体制 疏导地下钱庄[N];中国财经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潘启雯;改造“地下钱庄”喜忧参半[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综合报道;中国用疏导政策打击地下钱庄[N];经济参考报;2005年
4 N记者 杨建莹 谷秀军;保持高压态势打击地下钱庄[N];金融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贾玉宝;广东地下钱庄的“疏”与“堵”[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6 成静卫;地下钱庄“好景”不再[N];中国证券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魏黎明 申兴;深圳地下钱庄大案:国企之外的银行身影[N];经济观察报;2007年
8 记者 邱登科;西联:阻击地下钱庄[N];民营经济报;2006年
9 郑中;打击地下钱庄 要“堵”更要“疏”[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梁柯志;地下钱庄:需求与监管的矛盾[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未来;老挝农村金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卞靖;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深层机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吴斌;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卢文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付东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孟凡祥;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马立珍;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8 李秀丽;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卢亚娟;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蒋满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升军;村镇银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新选择[D];吉林大学;2009年
2 高希武;论农村金融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俞佳佳;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绩效分析[D];宁波大学;2011年
4 李文哲;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5 邱美琴;我国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支持作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余涛;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项笑君;基于功能观视角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杜静;农村金融供需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9 吴海霞;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婷婷;吉林省拓展农村金融支持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05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00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