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对称信息角度看美国次贷危机
本文关键词:从不对称信息角度看美国次贷危机 出处:《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不对称信息 信用评级 监管 激励约束 次贷危机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和传导机制是学术界在后危机时代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正确判断了危机的起因和传导机制,才能进一步讨论防范金融危机和改革金融体系的措施。本文从不对称信息角度剖析,为什么银行会贷出如此多的次贷,又为什么会有其他银行来买这些高风险的信贷资产衍生品。同时也指出,金融体系内存在的机制问题使理论上可行的方法在实践中往往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改革。
[Abstract]:The cause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post-crisis era. Only the correct judgment of the causes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crisis. In order to further discuss the measures to prevent financial crisis and reform the financial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hy banks lend so much subprime loans. And why other banks are buying these risky credit derivatives. The mechanism problems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make it difficult for theoretically feasible methods to play a real role in practi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作者单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德国曼海姆大学;
【分类号】:F831.59
【正文快照】: 引言不对称信息是指,买卖协议的双方对于影响协议达成和实施的重要信息掌握的程度不同,其中一方具有更多的信息,并能由此占据信息优势地位。协议双方知道彼此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只有当不对称信息没有影响到协议的达成,信息优势方才有可能将信息优势转化为经济利益,如果信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建;谈银行对企业贷款中的信用评级[J];西南金融;1987年01期
2 邵望予;;开发银行与国际商务[J];国际商务研究;1987年04期
3 周光瑜;工商企业信用度评级的几个问题[J];西南金融;1988年03期
4 ;《四川金融》1988年下半年组稿要点[J];西南金融;1988年05期
5 ;一九八八年四川省金融体制改革实施要点[J];西南金融;1988年06期
6 许斌;西方信息经济学评述[J];世界经济文汇;1988年05期
7 吕凡;跻身国际证券市场的思索[J];浙江学刊;1988年04期
8 柴偏;;美国如何进行信用评级[J];南方金融;1988年07期
9 ;跨国性的有益尝试[J];南方金融;1988年09期
10 豫民;八、企业债券信用评级[J];福建金融;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小洪;王浣尘;金武;;信息不对称信贷市场中抵押品的信号作用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A];Data Analysis,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3 余其煌;;信用评级及信用等级的转移[A];Data Analysis,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4 冯惠钊;;不对称信息与质量行为[A];第八届亚太质量组织(APQO)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Rod Kinkead-Weekes;;必和必拓BHP Billiton[A];2002中国国际铝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建飞;;加尔布雷斯社会的企业控制思想[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春明;;浅谈个人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现状以及改进方向[A];2003年烟草会计学论文选[C];2003年
8 韩家平;蒲小雷;;加快建立行业社团在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运行机制[A];第六届中国铸造厂长(经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李姝;;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10 ;我国应及早建立保险评级体系[A];2004年全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小洲 林后春;“信用缺乏症”解析[N];北京日报;2000年
2 记者 李巧宁;债券市场四大瓶颈[N];财经时报;200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中国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践》课题组;中国资产证券化 从何处入手[N];中国证券报;2000年
4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裁 关建中;加强银行内部评级 改善信用风险管理[N];中国证券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张豪;信用评级:控制银行风险[N];国际金融报;2000年
6 何德旭;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不宜操之过急[N];经济参考报;2000年
7 单羽青;三企业获大公信用评级[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8 ;资产证券化不能包治百病[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9 黄斌 记者 何人民;武汉对个人信用进行评级[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10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公司;电力企业信用评级方法[N];金融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淑莲;企业融资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2 程合红;商事人格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徐剑钧;中国风险投资形成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陈洪波;融资结构与财务(金融)危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苏宁华;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马述忠;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及政府管理[D];浙江大学;2003年
7 史红燕;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虞慧晖;经济体制、信息结构与企业破产[D];浙江大学;2004年
9 徐萍;税收征管效益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费淑静;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志宏;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可行性与问题[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王剑;美国运用风险基础资本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3 杜江;资信评估理论与实务初探[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4 朱淑春;国内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案例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5 朱幸之;区域性网络个人信用系统的建立[D];中南大学;2002年
6 张海军;金融风险的度量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7 田志友;基于智能技术的客户信用评级方法与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8 许奇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9 寇文红;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化:中国面临的障碍与政策选择[D];湘潭大学;2002年
10 王治;全能银行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66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6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