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金融模式研究:实践考察与战略思考
本文选题:商业银行 + 低碳金融模式 ; 参考:《金融论坛》2010年S1期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相应地衍生出诸多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需求。在国外低碳金融市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其业务模式可以概括为直接融资、碳交易和银行信贷三种类型;国内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也正以多种形式参与碳交易,并积极为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相关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后危机时代,国内外低碳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商业银行可以经由提高"绿色信贷"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加强中间业务创新、择机介入碳交易及开发碳金融衍生产品几种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Abstract]:With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there are many financial needs related to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foreign low-carbon financial market, commercial banks, investment banks, hedge funds, private equity funds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ctively participate, its business model can be summarized as direct financing, carbon trading and bank credit three types;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also participating in carbon trading in a variety of ways and are actively providing credit support for new energy and energy-efficient and emission-related enterprises. In the post-crisis era,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low-carbon financial market at home and abroad is huge. Our commercial banks can enhance the innovation of intermediate business by improving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green credit" products. Choose opportunity to intervene in carbon trading and develop carbon financial derivatives several model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作者单位】: 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分类号】:F832.2;F205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章升东,宋维明,李怒云;国际碳市场现状与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效云;;中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研究——基于2006-2009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的数据[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2 陈云;;ANP方法在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中的应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胡艳浪;;基于因子分析法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效率[J];现代商业;2011年18期
4 王勇;黎超;;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浅析[J];当代经济;2011年16期
5 王帅林;;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刘开华;;基于风险价值方法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计量模型研究[J];财会研究;2011年12期
7 李一维;;低碳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16期
8 吴琴;;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9 慕丽杰;;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优化和风险防范相关性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10 常丽娟;贾婷;;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2 张文;;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课题组;王贵亚;;商业银行经济资本与经济增加值指标管理机制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4 杨继光;刘海龙;;基于期权的商业银行总体经济资本测度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晨;胡丹;;基于IE“连续改善”思想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吕巍;陈洁;吕彦儒;;我国商业银行客户潜在价值模型构建与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晨;胡丹;;基于IE“连续改善”思想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闫泽涛;张根文;;现代商业银行业绩评价方法设计——基于主成分赋权的多层次递级集成思想[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静;;运用贝叶斯网络方法构建操作风险预警系统——以零售银行业务为例[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慧钧;;关于商业银行应用投入产出分析必要性问题的探讨[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曹金玲;商业银行如何爱上保障房?[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李军;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直指节能减排[N];中国化工报;2008年
3 金奇 张西峰;浅谈商业银行知识产权保护[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4 本报特约评论员 毕可毅;商业银行逐利是房价上涨重要诱因[N];民营经济报;2006年
5 叶国靖;部分商业银行暗松二套房贷“闸门”[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易宪容;“断供门”的反思与意义[N];福建工商时报;2008年
7 张媛媛;全力遏制房贷房价互推攀高 商业银行上演房贷“狙击战”[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8 牛建宏 孙青苗;商业银行执行房贷新政有“两难”[N];湖南经济报;2007年
9 张媛媛;监管与自由的尺度[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10 李岚;土地增值税开征 商业银行反应平静[N];金融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2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林榕辉;中国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直接化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神玉飞;中国银行业制度风险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赵刚;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葛清俊;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效率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曾林阳;基于期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定价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邵平;商业银行利益博弈与协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韩晓琴;中国商业银行运营中经济资本管理作用机理及其制度创新[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子良;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力;商业银行服务流程再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闫博;基于模糊Borda数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胡轶佳;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海龙;我国商业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郑艺妮;我国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刘乃赫;我国商业银行与碳金融体系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星;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8 刘振疆;修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分布模型的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于海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KMV模型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10 吴欣;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88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788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