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海外人才回流与FDI技术吸收能力——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GMM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6 06:30

  本文选题:海外人才回流 + FDI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24期


【摘要】:利用中国内地30个地区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选取留学回国率作为人力资本流量的代理指标,选取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存量的代理指标,通过FDI技术外溢效应模型进行分析。SYSGMM估计结果表明,FDI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外溢效应上,其中海外回流的人力资本与FDI结合产生的FDI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海外人才回流提高了我国FDI技术吸收能力,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吸引海外人才回流。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0 regions in mainland China from 2000 to 2010, the paper selects the return rate of study abroad as the proxy index of human capital flow, and selects the average number of years of education as the proxy index of the stock of human capita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DI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model,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mpact of FDI on economic growth is mostly reflected in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FDI technology cau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verseas human capital and FDI significantly promoted economic growth. The reflux of overseas talents has improved the ability of absorbing FDI technology in China, and man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ncourage and attract overseas talents to return.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广西财经学院信息与统计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GJW018)
【分类号】:F832.6;F249.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斌盛;唐海燕;;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吸收能力研究——基于人力资本流量指标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李平;许家云;;国际智力回流的技术扩散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地区差异及门槛回归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1年03期

3 代谦;别朝霞;;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4 赖明勇 ,包群 ,阳小晓;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平,彭治安;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孙艳红;;国际贸易对中外双向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3 王婷;周立新;;FDI与重庆市内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5期

4 彭新敏;吴晓波;;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闫付美;;金融市场效率与FDI效应关系在中国的经验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4期

6 葛和平;吴福象;;跨国公司R&D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J];财经科学;2010年03期

7 汪旭晖;黄睿;;FDI溢出效应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9期

8 张焕明;;我国经济增长地区性趋同路径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1期

9 杨俊;李晓羽;杨尘;;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自主创新——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10 许和连;禄雪焕;;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基于我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正良;刘厚俊;;人力资本门槛与 FDI 效应吸收——中国地区数据的实证检验[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孙宁华;黄玉梅;陈芳芳;;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动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曹小霞;;江西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郭庆松;;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的人力资本积累:理论启示与现实要求[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5 肖德勇;;地区经济差异与保险发展[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6 刘正良;桑光淇;;中国人力资本影响FDI效应吸收的区域差异[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成刚;林承亮;;FDI对东道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孙运科;陈永广;;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外商直接投资及我国招商引资政策探讨[A];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3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永强;FDI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娟;FDI与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4 谭伟生;中部地区利用FDI质量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夏李君;影响利用外资质量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许娜;工资差距对技术偏向选择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丘国强;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中美宏观经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西南;FDI对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汪俊;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志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外资区位选择及变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文晶;国际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外国专利申请与我国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西;FDI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赵华;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汪少波;江苏省引资质量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国华;我国吸收国际产业转移中人力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胡晨成;中国引进GMS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龚雪;云南省与GMS国家间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周岩;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与高技术产业化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彭婷婷;辽宁省利用FDI业绩及潜力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宇;蒋殿春;;FDI、产业集聚与产业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制造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8年01期

2 汤文仙,韩福荣;三缺口模型:对双缺口模型的修正──对中国利用外资行为的合理解释[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5期

3 连玉君;程建;;不同成长机会下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2期

4 李平;崔喜君;;进口贸易与国外专利申请对中国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5 杨友才;赖敏晖;;我国最优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9年02期

6 林琳;;智力流动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经济评论;2009年02期

7 陈刚;李树;刘樱;;银行信贷、股市融资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动态[J];经济评论;2009年06期

8 彭方平;王少平;吴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现象——基于动态门槛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年04期

9 赵江林;外资与人力资源开发:对中国经验的总结[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10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传哲;王艳丽;;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1期

2 刘卫菊;李蕊;;FDI对河南人力资本存量影响的效应分析[J];企业导报;2010年10期

3 华晓华;;关于人力资本与FDI的关系实证[J];商场现代化;2010年16期

4 贺文华;;人力资本对FDI流动影响的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11年04期

5 袁林;张红霞;;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与FDI技术溢出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王晓硕;;辽宁省FDI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8年11期

7 张三峰;;FDI溢出渠道、人力资本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基于1999~2006年制造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8 倪海青;张岩贵;;我国人力资本水平与FDI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9 李有;;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人力资本机制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9期

10 李杏;侯克强;陈万华;;人力资本跨国流动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外商直接投资视角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正良;桑光淇;;中国人力资本影响FDI效应吸收的区域差异[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庆松;;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3 马占彪;;浅析西部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本与经营[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陈银娥;魏君英;;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中国服务业增长[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5 崔子龙;;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统筹发展[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大兰;;发挥政府公共职能,做好中层次人力资本开发——以江西省为例[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武萍;;就业谋职过程中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与辽宁地区可持续就业)[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8 王毅敏;封铁英;段兴民;;创新人力资本投资体制,培育西部大开发核心推动力[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张智敏;唐昌海;;从农村高素质群体到城市中的边缘者——影响技能性人力资本生成因素的观察[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何媛媛;郭为;;中国人力资本和旅游就业的地区差异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苗凡卒;让人力资本成为“硬牌”[N];深圳商报;2006年

2 许桂娟;创新人力资本经营机制[N];吉林日报;2006年

3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汉辉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 李磊;强化人力资本“充值”理念[N];中国人口报;2008年

4 莫怩;重视人力资本投资[N];广西日报;2007年

5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 王志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N];中国人口报;2008年

6 ;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N];经济参考报;2001年

7 ;教育与健康 人力资本的两个要素[N];经济参考报;2001年

8 胡鞍钢 孙文正 熊义志 王德文 李延成 执笔;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源开发[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9 记者 龙昊;刺激计划应变成就业友好型方案[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10 哈木拉提;加速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N];中国改革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鹤;FDI流入、收入差距与就业转移[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朱敏;海外人才回流与FDI技术溢出[D];山东大学;2013年

3 岳书敬;区域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朱晓明;人力资本差异性与区域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李永华;基于城市经济成长性的城市人才活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邬民乐;劳动生产率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李晓纯;教育、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9年

8 刘敬孝;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人力资本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张藕香;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异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德劲;我国人力资本测算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芝;人力资本、FDI与技术外溢:对中国的经验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曾非非;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效应[D];厦门大学;2007年

3 高潘荀(Cao Phan Tuan);FDI与越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铭;上海市服务业FDI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潘渊;中国人力资本与FDI区位分布的卢卡斯悖论及启示[D];湖南大学;2007年

6 耿红;FDI、国际贸易影响工资差距[D];湖南大学;2010年

7 汪华斌;地区人力资本差异与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相关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8 昌莲;人力资本、FDI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李鹤;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问题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马帅帅;我国汽车制造业FDI的就业效应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95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895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7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