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构建农信社多层次利率体系
本文选题:农信社 + 利率自由化 ; 参考:《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59期
【摘要】:正一、构建多层次利率体系的理论必要性(一)分步骤实施利率市场化的金融理论要求。1.利率自由化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必然要求。MS模型:罗纳德·I·麦金农倡导"金融抑制论":金融抑制阻碍经济发展,揭示了"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内在原因以及如何以较小的社会与经济代价实现金融自由化"。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深度金融抑制:利率受到政府严格管制,实际利率水平被压得过低,甚至经常为负值,低利率造成国民储蓄水平低,降低资金资源配置效率,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爱德华·肖提出"金融深化论",以
[Abstract]:First, the theoretical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multi-level interest rate system (1) the financial theory requirement of implementing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step by step.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Ms model: Ronald I. McKinnon advocates "Financial suppression Theory": financial repression hinder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ternal causes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how to realiz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t a lower social and economic cost. Deep financial repression is preval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terest rates are strictly regulated by governments, real interest rates are too low or often negative, and low interest rates result in low levels of national savings and lower efficiency in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 resources. Ultimate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Edward Shaw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deepening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投融资生成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BJY058)中的子项目
【分类号】:F83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敏;苏菡;;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1年18期
2 李云超,周晓清,崔国平;农信社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县的反应[J];海南金融;2003年06期
3 徐清;;我国利率市场化下的“三方机制”探略——基于商业银行、农信社、民间金融三元结构的思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仲德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陈可辉;;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问题探讨:基于肇庆市的实践与思考[J];南方金融;2007年07期
6 史建华;;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J];中国投资;2004年03期
7 曾爱婷;;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8 邹鹏;沈其强;;利率市场化过程的风险机制探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闫素仙;日本和韩国利率自由化的进程及其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2年04期
10 高桂珍,杨桂相;对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荣;李行萍;;基于信任的弱势农户与农信社的信贷博弈分析——以陕西省为例[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刘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十种误区[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明;;为农信社立言——关于山阳案例的十项建议[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3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南京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发挥农信社支农主力军作用 全面支持农村小康社会建设[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5 王家传;宋磊;;农村信用社产权与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制度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英山社;;农信社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戴亮;漆明春;;贵州省农信社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与防范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郑任和;周永章;;东莞农信社对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应对战略[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9 韩燕;曾令波;;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性——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10 周敬星;;构建独具特色的农信社企业文化[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桂珍 杨桂相;农信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性思考[N];上海金融报;2004年
2 高 伟;客观评价当前的农信社改革[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小萃 孙思磊;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推进农信社改革[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4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王勇;从战略视角审视利率市场化改革[N];经济参考报;2011年
5 张利勋;“冷”看民营经济贷款“热”[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6 赵万宏;农信社改革考验地方政府[N];安徽经济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徐昙;利率放开一年之后农信社反受其累?[N];中国经营报;2003年
8 记者 温跃邋朱锋 通讯员 张君;山东省农信社业务实现“首季开门红”[N];金融时报;2008年
9 记者 张华君 通讯员 耀钟 峰涛;禹州农信社:“寒潮”之中送温暖[N];河南日报;2008年
10 孙宝军 王文军;湖北省农信社存款突破1300亿元大关[N];中国信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奎;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樊卫东;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高云峰;利率市场化理论及运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4 许国玉;苏北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运成;中国渐进式金融自由化与国有银行风险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刘奎;我国金融抑制与深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甘勇;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宋磊;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与运行成效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9 杨英杰;金融发展中的中国货币需求活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赵蔚;中国商业银行区域信贷配给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强;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支农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叶俊峰;辉南县农信社绩效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吉林大学;2008年
3 亓伟;依托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信社竞争力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姚佳成;大石桥市农民信贷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贺俊;资本约束对我国农村信用联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6 刘军阳;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组织形式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林金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张小军;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效率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毛磊;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10 曹亚楠;农信社小额信贷业务对农户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85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08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