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技术来源渠道与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
[Abstract]:Based on th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chnological sources of foreign capital and the high-tech industry as a whole measured by DEA's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domestic capital and the change of separation between 1996 and 2007.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ort-term spillover of the technology source channel of: FDI mainly acts on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decomposed by the change of the overall innovation rat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domestic capital gradually appears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Foreign capital mainly realizes its short-term technology spillover to high-tech industries by setting up local R & D institutions. Moreover, the positive effect of FDI on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is obvious in the long run, which weakens or even turns into a negative on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fter joining the country attribute, in the short term, FDI creates positive and negative spillovers to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scale efficiency of the domestic capital sector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RD R & D institutions and the purchase of domestic technology, respectively. In the long run, the positive spillover of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ure technology efficiency can be realized by domestic technology purchase and foreign technology import. On this basi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基金】: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08B02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802130048)的资助
【分类号】:F224;F832.6;F27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欣;宋力;;股权结构对代理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01期
2 王雷;党兴华;;R&D经费支出、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中国数据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晓红;陈浩;孙玮;;“十五”期间我国R&D效率省域差异的实证研究[J];评价与管理;2009年04期
2 王雷;党兴华;;R&D经费支出、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中国数据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年04期
3 高婧;;职业经理人行为的激励与约束[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3期
4 王雷;党兴华;;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公司成长绩效——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年08期
5 蒋春燕;田坤跃;冯学钢;;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平;中国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薇;我国商业银行代理成本、股权结构与风险资产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2 高玉龙;我国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樊羽;航运企业船舶投资风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尹亮;风险投资促进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机制与国际比较[D];山东大学;2009年
5 张馨;并购对代理成本及公司绩效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6 袁晨;国有上市公司代理成本与财务杠杆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窦尔翔;我国风险资本市场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万坤扬;袁利金;;创业投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年01期
3 吕炜;论风险投资机制的技术创新原理[J];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4 王亮;风险创业提升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机理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5 买忆媛,周扬波;风险资本市场的波动性与企业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06期
6 张欣;宋力;;股权结构对代理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01期
7 龚晶,刘鸿雁;我国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4年05期
8 胡海峰 ,黎江帆;试论创业资本在经济增长过程的作用——一种理论和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路;高连水;;FDI强度与自主创新效率——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4期
2 张翼翼;高技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J];特区经济;1989年02期
3 曲建国;;发展高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J];技术经济;1989年06期
4 金周英;子英;;高技术产业是科技进步的核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年09期
5 赵树宽,李建华,王伟;高技术产业的风险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1995年06期
6 新黄浦;跨世纪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J];环渤海经济嘹望;1999年04期
7 里程;高技术产业发展两点论[J];河南科技;1999年04期
8 吴吉波;面向21世纪发展长江流域高技术产业的战略构思[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关于发展高科技和高技术产业的几点考虑[J];民主与科学;1999年01期
10 ;高新技术产业[J];经济师;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海菁;;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律[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高科技的未来——正面与负面影响[C];2007年
2 张占仓;;“十二五”规划中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任文堂;丁辉;;发展我国劳动保护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姚梓璇;王铮;;我国高技术产业枢纽的区位选择[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彭立明;;抓住新机遇,实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新突破和跨越式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高鹏;张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比较分析[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罗维;张文冶;;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8 李森;刘胥;;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9 毛定祥;;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分析股市的若干特性[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陈洪转;赵强强;;基于加权灰关联的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评价[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倩;国内高技术产业收益有待提高[N];中国信息报;2003年
2 李欣玉;高技术产业异军突起[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3 丁国元;我高技术产业提前两年达“十五”目标[N];工人日报;2004年
4 记者 贺耀堂;新材料国家产业基地“花落”港城[N];连云港日报;2008年
5 记者 王晓然;“六大功能区”高技术产业占全市95%[N];北京商报;2008年
6 韩晓东;发改委:促进高技术产业和资本市场结合[N];商务时报;2009年
7 常江;武汉获批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8 记者 晓颖 通讯员 福君 昌春;跻身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N];德州日报;2009年
9 秦艳贞 余宽平;我市发布第二批60个创新型高技术产业项目[N];镇江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跃良 通讯员 曾秀钗 叶金玉;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打造高技术产业 建设生态宜居区[N];中国工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华茂;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王宏峰;高技术产业融资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蒋瑛;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匡致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因素和产业聚群[D];暨南大学;2001年
5 王明辉;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刘波;基于自组织模型的高技术产业组织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7 许箫迪;高技术产业生态位测度与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张路;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吴灼亮;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张东平;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过程酸性气体排放及其人工神经网络预测[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冰;武汉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何志勇;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郎春雷;高技术产业共生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4 汪莹;高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5 赵峰;典型相关分析算法理论及其在模式分类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李小玲;闽台高技术产业互补机制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1年
7 谭燮良;杭州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研究 [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8 黄蓉;中美高技术产业内贸易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林新;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10 丁伟;广西高技术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15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1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