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性研究: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Abstract]:Whether precautionary savings are the main cause of China's high savings rate is an unanswered question. Based on the precautionary saving theory,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ptimal dynamic model of precautionary savings with household as the decision-making unit.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use the panel data 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from 2005 to 2009 to analyze the precautionary saving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autionary savings caused by income uncertainty can explain at least 20% to 30% of the per capita financial property accumul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wealth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名称:“中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性”,项目编号:JBK1207096~~
【分类号】:F224;F83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新华;曹永福;;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6期
2 凌晨;张安全;;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理论与实证[J];管理世界;2012年11期
3 田岗;不确定性、融资约束与我国农村高储蓄现象的实证分析——一个包含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及检验[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4 龙志和,周浩明;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5 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6 施建淮,朱海婷;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7 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8 贾德奎,施红俊;收入分配差距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一个基于金融市场缺陷的理论解释[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9 陈彦斌;;中国城乡财富分布的比较分析[J];金融研究;2008年12期
10 宋铮;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J];金融研究;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琳;;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的实证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5期
2 田艳波;;从“奥肯定律失灵”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7期
3 郑智峰;;扩大内需的支点: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全[J];保险研究;2010年01期
4 李杨;;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的机遇抑或挑战[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5 史清华;卓建伟;;Civilian Loan Marke Needs Regul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exemplified by 3,331 farming households from Shanxi,Hubei,Henan,Jiangsu and Jilin Provinces[J];China Economist;2007年03期
6 闫坤;鄢晓发;;Frugality and overspending:sources of Sino-U.S.economic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9年03期
7 王毅;石春华;;A comparison of Chinese,U.S.savings rat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5期
8 李金龙;郭凌燕;;应对未来人口结构危机的若干新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9 叶祥松;胡剑峰;;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1978~2008年间的数据分析[J];创新;2010年05期
10 张琳;;针对我国当前居民消费行为的剖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欣欣;经济转型期的居民储蓄行为与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雪松;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7 胡剑;基于利率、汇率、股价联动性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综合度量的阶段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李成武;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地域性差异及空间特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博子;中国货币政策的消费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3 马伟伟;外资代工模式下本土企业升级的市场环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沈丹丹;我国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宏观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丁鸣杰;基于企业高储蓄的分析谈扩大消费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赵巨旺;我国住房价格影响因素及其财富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加双;扩大农民消费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冀雪;沪深股市财富效应与消费需求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黄昊;住房改革、流动性约束与城镇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祚炎;近年来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4年07期
2 骆祚炎;;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状态空间模型检验——基于广东数据的分析[J];当代财经;2007年01期
3 宋冬林,金晓彤,刘金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实证检验与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5期
4 李勇辉;温娇秀;;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与支出的不确定性关系[J];管理世界;2005年05期
5 彭文平;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6 李振明;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年03期
7 田岗;不确定性、融资约束与我国农村高储蓄现象的实证分析——一个包含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及检验[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8 卢嘉瑞;朱亚杰;;股市财富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经济评论;2006年06期
9 孟昕,黄少卿;中国城市的失业、消费平滑和预防性储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06期
10 龙志和,周浩明;西方预防性储蓄假说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地;将预防性储蓄转化为投资性储蓄[J];中国金融;1999年09期
2 朱春燕,臧旭恒;预防性储蓄理论——储蓄(消费)函数的新进展[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3 黄越,谢立仁;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原因探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周银香;预防性储蓄背后的思考[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年05期
5 臧旭恒,裴春霞;预防性储蓄:产生及其决定[J];东岳论丛;2004年06期
6 王双;;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年10期
7 施雯;;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J];江苏商论;2006年01期
8 隋娟娟;王艳;;我国预防性储蓄:理论、原因及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6年08期
9 赵晓英;禹娜;;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11期
10 骆祚炎;;支出增长预期对居民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分析——兼评预防性储蓄理论的不足[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香俊;杭斌;;西方预防性储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2 杭斌;申春兰;;潜在流动性约束与预防性储蓄行为——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3 杜海韬;邓翔;;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状态下的预防性储蓄研究——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2期(总第15期)[C];2005年
4 郑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拉动农村内需——一个来自于中国农村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闫晓虹;调查显示:五成以上中国消费者信心乐观[N];消费日报;2009年
2 新华;专家提醒预防性储蓄存款不可少[N];证券时报;2007年
3 记者 辛红;欲降低高储蓄率先降预防性储蓄[N];法制日报;2006年
4 孙凤;中国消费者的“头脑账户”分析[N];消费日报;2006年
5 卫兴华;什么在制约消费[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方方;半数居民预期物价趋升[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央行:加快社保改革,降低预防性储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石磊;迎接居民消费的崛起[N];证券时报;2006年
9 史晓菲;促进增长模式向消费驱动型转换[N];消费日报;2007年
10 陆慕寒;莫让“腾笼换鸟”伤及中小企业[N];中国纺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安全;中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2 郭英彤;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6年
3 郭香俊;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4 黄学军;基于通胀风险的资产定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鑫;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下的我国家庭教育支出动机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2 魏红梅;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张瑜;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4 郑其敏;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5 陈莹;文化与预防性储蓄[D];暨南大学;2012年
6 卢旭晗;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温娇秀;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8 汪为;转型经济中浙江省农户预防性储蓄行为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9 李特;中国农民预防性储蓄率偏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梁苗苗;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下的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28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2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