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基于微观结构视角的非经常性损益噪音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0 12:28
【摘要】:以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修订为事件,选择深市2004年度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价误差方法以及加入虚拟变量的日内收益和隔夜收益的回归分析方法,并将非经常性损益区分为非经常性收益和非经常性损失后分组进行分析,从市场微观结构角度对非经常性收益和损失的信息噪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事件日后的非经常性损失定价误差明显降低,其信息噪音降低,而非经常性收益只有最大值组的定价误差明显降低。日间收益和隔夜收益的回归结果表明,由于非经常性收益和损失造成暂时偏离价值的价格会迅速得到修正,非经常性收益和损失的信息噪音降低。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修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信息噪音,政策实施后具有一定的效果。
[Abstract]:Taking the CSRC's revision of non-recurrent gains and losses as an event, the listed companies with non-recurrent profits and losses disclosed in the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in 200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ricing error method of non-recurrent profit and loss an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of intra-day income and overnight income with virtual variable are adopted, and the non-recurrent profit and loss are divided into non-recurrent income and non-recurrent los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ormation noise of non-recurrent income and loss from the view of market micro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icing error of the non-recurrent loss is obviously reduced and the information noise is decreased, while the pricing error of the maximum value group is obviously reduced after the event. 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daytime income and overnight income show that the price of temporary deviation from value caused by non-recurrent income and loss will be corrected quickly and the information noise of non-recurrent income and loss will be reduced. The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s revision of non-recurrent profit and loss reduces its information nois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has certain effec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08XNH081)~~
【分类号】:F830.91;F2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畔阳;市场微观结构和中介商的作用[J];北方经贸;1997年02期

2 格伦 ,杨宇光;新兴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7年01期

3 汤海鹏,金海浩;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的证券市场分析[J];广西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4 王安兴,谭鲜明;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的证券市场分析[J];预测;1998年06期

5 杨之曙;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及其应用[J];经济学动态;1999年07期

6 何杰;论证券交易制度目标设计[J];证券市场导报;1999年07期

7 黄济生;B股市场现存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纪路,陈伟忠;市场微观结构及其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09期

9 杨之曙,王丽岩;NASDAQ股票市场交易制度对我国建立二板市场的借鉴[J];金融研究;2000年10期

10 骆小明,文光侠;从非经常性损益看上市公司年报——兼谈年报的审计问题[J];企业经济;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颖;;从非经常性损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A];2005年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周松林;上证所研讨证券市场微观机制[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记者 刘欲晓 华强;上证联合研究计划课题发布[N];证券时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余珂;询价制度两大问题吸引眼球[N];经济日报;2004年

4 袁淳;非经常性损益对财务业绩的影响[N];中国财经报;2005年

5 蔡晓铭;ST公司会计魔术面临新规则[N];证券日报;2005年

6 马方业;非经常性损益这块牛皮癣![N];证券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阎 岳;股改承诺 触动各方博弈神经[N];证券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闻 达;G时代催生真正的价值投资[N];证券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家路美;过半*ST公司业绩不佳境况堪忧[N];证券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牛丽静;股权激励叫好不叫座[N];财经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建兵;中国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任春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制定[D];厦门大学;2004年

3 李平;基于有限理性的市场微观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邵晓阳;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行为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戴洁;中国股票市场限价委托单簿与委托单流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许罕多;新汇率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7 于亦文;中国证券市场微观结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8 杨艳军;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冯玉梅;基于市场微观结构视角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颜志元;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文洲;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模式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朱永安;基于混合分布假说的中国股市量价关系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3 赵淼;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管制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4年

4 李华英;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度背景与现状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张相丽;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及对策[D];东北大学;2005年

6 王志刚;我国股票市场交易机制及价格行为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刘波;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丁成林;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9 江玉;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与股价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高丽华;非常项目会计[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61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61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2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