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联合创业投资战略联盟契约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0 10:48
【摘要】:在合作伙伴间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格局是解决联合创业投资中道德风险问题和保持联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由于现实世界中合约不完全性的普遍存在,导致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在联合创业投资的契约设计中至关重要。综合运用信息经济学、心理契约以及不完全契约理论,探讨了维持联合创业投资战略联盟系统稳定性的有效心理契约机制;通过对信息不对称下主导型与跟随型创业投资公司之间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分配模型的分析,得到合作伙伴收益分配的契约组合,通过这种契约的安排,可以部分消除主导型与跟随型创业投资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弱化跟随者的搭便车与机会主义行为、提高联合创业投资的收益水平。
[Abstract]:Establishing a reasonable patter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mong partners is a key factor to solve the moral hazard problem in joint venture capital and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alliance. The allocation of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contract design of joint venture capita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incomplete con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mechanism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trategic alliance system of joint venture capita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llocation model of specific control and residual control between dominant and follower venture capital firms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 contractual combination of partner income allocation is obtained,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is contract is given. It can partly eliminat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leading and following venture capital firms, weaken the hitchhiker and opportunism behavior of followers, and improve the income level of joint venture capital.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830.59;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苏素,熊风华,印萍;不对称信息下的风险资本委托代理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2期

2 吴宪华;动态联盟的分配格局研究[J];系统工程;2001年03期

3 杨青,李珏;风险投资中的双重道德风险与最优合约安排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11期

4 马力,李胜楠;不完全合约理论述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陈加洲,凌文辁,方俐洛;组织中的心理契约[J];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徐光宇,陈德棉,徐光伟;风险投资企业战略联盟管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06期

7 马春爱;企业战略联盟的合约分析[J];科研管理;2004年02期

8 徐玖平,陈书建;不对称信息下风险投资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艳华,曹细玉;心理契约——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J];商业研究;2004年12期

2 周莉,蒲勇健;非契约式承诺的契约化——民企内部劳资双方信用机制设计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23期

3 吴志明;武欣;;组织公民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J];商业研究;2006年07期

4 赵坤;王栋;孙锐;;非对称信息条件下风险投资者与多个风险投资家的委托——代理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4期

5 李成江;严效新;;企业员工心理契约动态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20期

6 李维;;心理契约:编辑出版管理的现代视域[J];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08期

7 王敏;;构建我国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8 李前兵,丁栋虹;我国家族企业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演进[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9 刘斌;熊运莲;;会计政策变更、信号传递与代理成本[J];财贸研究;2008年06期

10 张媚迪;李富田;;基于信任的心理契约及其关系模型[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丽香;郑文力;;论“管”与“理”[A];基于全球视角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中文部分)[C];2007年

2 方志远;凌瑞英;;虚拟企业控制约束机制——“动态合同”[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陶长琪;徐晔;;基于人力资本的IT企业成长机制研究[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捍东;严钟;;企业动态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进展[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捍东;严钟;王健;;对企业动态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的思考[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The Study of Service Innovation Mechanism from Accumulated Knowledge of the Staff[A];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for 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Volume B)--The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IE&EM'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禹杰;建设工程项目组织沟通机理、互动机制及其有效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薛冰;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兰荣娟;动态联盟风险识别、评估及防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周德生;我国央企的用工模式选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5 司建波;虚拟组织的性质和原因[D];吉林大学;2009年

6 刘宏;制造业企业研发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7 吕美晔;我国蔬菜产业链组织模式与组织效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蔡德章;基于成员合作的高校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刘辉;关系投入对供应链联盟维系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10 于珊;基于心理契约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激励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冬梅;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全视角员工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吉剑青;南京油运公司船舶融资的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刘淑玲;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和组织公平感、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程莹仪;探析跨国企业外派人员管理[D];同济大学;2008年

5 谭频;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对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6 范源;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宁;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校教师忠诚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8 苏国亮;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联盟稳定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9 赵文明;黑龙江省风险投资机构联盟合作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王艳;建设工程施工事故应急博弈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胜利;第三种机制——战略联盟[J];经济论坛;2001年23期

2 杨其静;合同与企业理论前沿综述[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3 王松奇,丁蕊;创业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与代理成本[J];金融研究;2001年12期

4 叶明;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的运作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3年05期

5 刘益,李垣,杜旖丁;关于战略联盟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科学学研究;2003年06期

6 马春爱;企业战略联盟的合约分析[J];科研管理;2004年02期

7 曾祥金;战略联盟的冲突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周新军;战略联盟与企业并购的综合比较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10期

9 陈德棉,李刚,张玉臣;关于风险投资者和投资管理机构的关系模型[J];预测;2001年06期

10 田增瑞;创业资本在不对称信息下博弈的委托代理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忠卫,贾培蕊;基于心理契约的高层管理团队凝聚力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2004年05期

2 吴兴华,杨从杰;论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心理契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孙泽厚,陈天生;以心理契约留住新员工[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石好;;注意!心理契约[J];经理人;2005年11期

5 高阳;;共建企业的“心理契约”[J];辽宁经济;2006年12期

6 王影;;心理契约在减少新员工流失率中的应用[J];经营与管理;2008年07期

7 李樵;;用心理契约提升酒店员工的忠诚度[J];经营与管理;2009年03期

8 程兆谦;购并整合中的心理契约重构[J];当代财经;2001年01期

9 倪浩 ,李克勤 ,熊九生;心理契约的失衡与重建——企业购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焦点[J];中国劳动;2003年12期

10 白庆菊;浅论心理契约[J];商业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携手共建健康世界[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陈加洲;方俐洛;凌文辁;;心理契约的概念界定与量表建构[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吴丽丽;段炜;;心理契约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丁文俊;袁春瑛;朱玉林;;心理契约视角下的警力资源开发[A];基于全球视角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中文部分)[C];2007年

5 刘勇;王治国;;银行员工心理契约及其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何庆丽;刘洪;;在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心理契约[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杨浩;宋联可;;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文化构建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祝江燕;;从组织责任视角探析心理契约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胡平;;中学教师心理契约违背与职业发展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龙洙;彭卓;;稳固供应链协调问题的探讨[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洁尉邋朱汉斌;广州创业投资机构远低于北京深圳等地专家有感而发解读投资创业机遇[N];科学时报;2007年

2 李怀岩;云南安排巨额奖励中小企业上市[N];西部时报;2008年

3 黄澍 姜玉涛;构筑常州创业投资新舞台[N];常州日报;2006年

4 郑晓波;首个国家级创投引导基金正式启动[N];证券时报;2007年

5 记者 董月梅;创投业再临机遇[N];民营经济报;2005年

6 杨文利;创投引导基金破壳 国家年内安排1亿元[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宋志明;创业投资基金飘然西来[N];陕西日报;2007年

8 陈天翔;保险资金参与创业投资渐近[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孙勇;首个国家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出[N];经济日报;2007年

10 周明;国家级综合创投引导基金酝酿中[N];中国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晓军;创业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与治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2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余琛;员工心理契约与持股计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魏峰;组织—管理者心理契约违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马永强;高技术企业融资:合约的选择与再安排[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胥胤;企业控制权配置论[D];四川大学;2007年

7 韩建军;工程设计项目外包竞赛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秦霞;生态型家族企业的成长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李二玲;中国中部农区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龙献忠;从统治到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莹;员工的心理契约和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2 冉鹏;组织行为中的心理契约对员工激励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3 周翔;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机制以及企业文化的影响:对泰豪科技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沈伟池;健力宝集团销售公司合作伙伴制营销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彭瑞峰;心理契约与人力资源管理:网通案例分析[D];四川大学;2003年

6 肖凤德;心理契约与薪酬管理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刘晓菊;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方法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4年

8 潘安成;企业文化系统的机理与塑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9 吴平;知识团队的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戴金珠;我国IT企业员工心理契约及时相关因素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82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82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b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