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
[Abstract]:The concept of "total amount of social financing" was put forward at the 2011 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 and the Fifth Plenary meeting of the State Council in 2011, which soon led to widespread specu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 index.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central bank's introduction of this indicator is due to the role of other financing channels through the financial market, which forms a substitute for the traditional indirect financing channels. In order to measur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ocial financing, a wider range of monitoring indicators covering multiple financing channels should be adopted. As a new intermediate target of monetary polic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tal amount of social financ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lies in: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ltimate goal of monetary policy, and more comprehensive and timely reflection of the supporting role of finance to the economy. And is advantageou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marketization reform of monetary polic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
【分类号】: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魏革军;;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J];中国金融;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晓玲;;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对外部资本流动冲击的制度安排——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为例[J];金融纵横;2011年06期
2 张吟雪;;关于当前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及其效应的思考[J];新金融;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平;;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消费导刊;2009年18期
2 刘明志;;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J];金融研究;2006年01期
3 李慧;;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基于美国经验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09期
4 阮立东;稳定的货币政策为社会传达稳健的政策信号[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韩倩倩;;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6年12期
6 王军青;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J];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07期
7 李海涛;赵锴;;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两难选择[J];经济纵横;2007年07期
8 袁永宏;对当前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S2期
9 谢杭生,孙青;战后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目标比较[J];金融研究;1997年06期
10 钱小安;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框架[J];中国金融;200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朝运;罗海;;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莉;赵昕;殷克东;;对确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思考[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李念斋;;加强科学决策,提高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封思贤;;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曾令华;;要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8 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9 徐洪才;;2012年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10 刘降斌;潘慧;;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基于1998-2010年季度数据的实证检验[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 陈波,
本文编号:2417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1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