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资产证券化的信贷扩张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6 10:39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数理模型证明资产证券化具有信贷扩张效应,而这一效应为解决当前国内银行面临的资本充足率达标困难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困境提供了冲击较小、成本较低的方法。同时,管理当局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效应的负面影响,需要对证券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后可能引发的资产泡沫和不良贷款的迅速增加保持警醒并提前采取对策防范风险。
[Abstract]:This paper proves that asset securitization has credit expansion effec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is effect provides less impact for solving the difficulties of meeting the standard of capital adequacy ratio and mismatching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 in domestic banks at present. A lower-cost approach. At the same time, the management must also be aware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is effect, and need to be alert to the rapid increase of asset bubbles and non-performing loans that may resul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securitisation to the advanced stage and take measures in advance to guard against risk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3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成;我国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采用公司形式的可行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17期

2 包苏昱,牛凌云,张淑红;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3 安春梅;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力机制、路径选择及制度安排[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王劭瑾;;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本质及其制度价值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5 李朝晖;我国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制约因素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于忠民;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载体合并问题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10期

7 张浩,张鸿志;论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8 陈志宏;柳岳青;;区域性资产证券化高校融资研究[J];经济师;2006年11期

9 邬保明,高月仓;资产证券化在住房抵押贷款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纵横;2004年06期

10 刘玉平;资产证券化效率:一个基于制度经济学的文献综述[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梁志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吕川;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潘胜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及其绩效评价[D];湖南大学;2007年

4 周乐伟;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亮;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王瑛;资产证券化的有关会计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3 黄亚昭;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集中管理制度[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兵;A公司高速公路收费证券化本土化融资方案设计[D];四川大学;2003年

5 胡元庆;住房抵押资产证券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简楠辉;资产证券化理论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王文博;透析德隆[D];清华大学;2004年

8 陈凤英;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探讨[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9 林晨;ABS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杜洪涛;我国资产证券化现阶段的模式[D];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玄;;资产证券化的信贷扩张效应——基于美国金融市场数据的分析[J];金融论坛;2011年01期

2 高嘉勇,刘振宇,穆强;我国在现有市场条件下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龙菊;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与借鉴意义[J];黑龙江金融;2002年11期

4 韩惠,孙鹤鸣;谈资产证券化中的法律问题[J];商业研究;2003年05期

5 杨学津,潘群峰;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与发展[J];经济师;2003年10期

6 洪艳蓉;;“找一个字代替”——资产证券化产品名称谈[J];金融法苑;2003年01期

7 班洪智,孔刘柳;关于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探讨[J];江苏商论;2004年01期

8 朱向华;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资产证券化[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王飞 ,贾鹏云;北京高速公路ABS能否先行[J];投资北京;2005年10期

10 傅晓莉;吴二刚;罗朝忠;;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阻碍因素及相应对策探讨[J];特区经济;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储著贞;梁权熙;蒋海;;宏观调控、所有权结构与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A];第四届(2011)《中国金融评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国刚;;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丹丹 周鹏峰;资本压力下再提资产证券化 重启之路长且远?[N];上海证券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冯飞 文新;资产证券化在探索中前行[N];证券时报;2005年

3 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供稿;资产证券化业务一般原理和参与机构[N];经济视点报;2010年

4 记者 嵇晨;资产证券化是中国未来20年大趋势[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芳艳;第三轮资产证券化重启 银行抢食500亿蛋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蔡原江;警惕资产证券化的风险[N];市场报;2002年

7 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供稿;资产证券化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N];经济视点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中华;资产证券化尚存监管权之争[N];华夏时报;2010年

9 记者 李彬;资产证券化重启尚待“再研究”[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智 赵晓强 洪艳蓉;资产证券化正逢其时[N];经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峰;资产证券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黄育华;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吴海峰;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4 王明国;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5 周乐伟;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6 苗纪江;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7 曹俊勇;银行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的路径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冒艳玲;资产证券化的资产转移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王安乐;国有企业集团资产证券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保岳;资产证券化风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乐;论资产证券化[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2 刘云平;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徐远志;次贷危机下反思资产证券化风险监管制度[D];吉林大学;2010年

4 段炜;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我国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5 卢伟;商品林资产证券化探讨[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王瑛;资产证券化的有关会计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7 徐宽宝;资产证券化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宁;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可行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赵丽英;资产证券化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在我国发展模式的设想[D];暨南大学;2003年

10 魏志宏;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可行性与问题[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441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41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f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