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金融发展、FDI与中国地区的制造业出口

发布时间:2019-07-28 18:41
【摘要】:金融是经济发展和比较优势的重要源泉。中国的银行体系的选择性压制限制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也给FDI的大规模进入留下了空间。基于中国各省份65个制造业部门的样本,本文研究发现,由于资金供给的偏向性,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在信贷相对密集的地区出口优势较弱,但FDI能够有效缓解这一融资约束,促进产业出口。进一步估计显示,FDI是与银行信贷相互替代发挥作用的。
【图文】:

金融发展、FDI与中国地区的制造业出口


中国各地区制造业的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国际商务研究所;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课题“跨国公司与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03JZD0019) 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TJJL06-01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60400694)的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773040) 南开大学“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跨国公司研究”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F832.5;F832.6;F75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建国,杨涛;中国对外贸易的金融促进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1期

2 沈能;刘凤朝;赵建强;;财政分权、金融深化与地区国际贸易发展[J];财贸经济;2006年01期

3 朱希伟;金祥荣;罗德明;;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扩张[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4 梁琦;施晓苏;;中国对外贸易和FDI相互关系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4年03期

5 阳佳余;;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科学;2007年04期

6 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年08期

7 朱彤;郝宏杰;秦丽;;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关系的经验分析——一种外部融资支持的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昊光,姜秀兰;必须防止外资拉大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2 王启仿;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论争[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3 张庆君;;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中国省际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司志宾;张东辉;;地区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07年05期

5 刘霖,秦宛顺;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因果关系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7期

6 张东辉;司志宾;;收入分配、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9期

7 滕建州;梁琪;;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吗?——基于时序列的随机收敛和收敛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8 张国强;沈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新进展[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陈玉宇;黄国华;;中国地区增长不平衡与所有制改革[J];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10 陈晓玲;李国平;;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J];经济科学;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任红艳;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贾彦利;中国区域政策对区域差距影响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4 吴桂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差距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阳佳余;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6年

6 葛虹;支撑面板数据下的生产函数及生产绩效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胡仲明;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实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8 赵光华;陕西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潘益兴;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曾光;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鹏飞;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崔晓熳;秭归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孟振;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吴学榕;地区差距及户间差距[D];浙江大学;2006年

5 宋艳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6 兰永生;我国分税制改革与地区差距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高倩;地区发展过程中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梁彦博;劳动力流动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9 刘晓伟;中国经济增长趋同性和财富聚集的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龚莉;中国县域经济差异及测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国,杨涛;中国对外贸易的金融促进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1期

2 沈军;金融效率理论框架与我国金融效率实证考察[J];金融论坛;2003年07期

3 孙兆斌;金融发展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9期

4 张杰;转轨经济中的金融中介及其演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J];管理世界;2001年05期

5 林毅夫,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6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7 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8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9 李善同,侯永志,刘云中,陈波;中国国内地方保护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10 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当伟;金融发展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一木;;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1年23期

2 ;孟加拉国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报告[J];国际融资;2011年08期

3 胡琨;陈新;;中—瑞自贸区将开启中欧经贸新天地[J];中国经贸;2011年04期

4 邢祖军;彭智;郑愉斐;;“十一五”期间深圳发展外贸与外资的国际环境分析[J];金融经济;2005年16期

5 梁小萍;肖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背景下的投资效应分析[J];企业导报;2011年09期

6 刘卫;陈琪;;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负面影响探讨[J];江南论坛;2011年06期

7 龙玲;;美国服务贸易统计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统计;2011年07期

8 孙灵燕;李荣林;;我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变化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基于1995~2007年面板数据的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6期

9 贾杉;;贸易保护与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12期

10 刘先雨;;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起善;周茜茜;;美国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ICT背景下的理论分析及实证[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海云;康赞亮;;美国在华直接投资走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基于协整的实证分析[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红;;外资所得税率与特区的产业结构[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5 於嵩;徐晓岭;雷平;;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中的FAT统计[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慧中;;对国内市场“反倾销”的经济学分析[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7 姜忠毅;;非均衡:上海商务成本的现状及控制途径[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8 杨树明;南海燕;;WTO与经济全球化规则——发展中国家经济规则的发展路径[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9 邓晓馨;;外商直接投资与沈阳市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性探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Sangeeta Shashikant;Martin Khor;Yoke Ling Chee;陈惜平;;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与技术转让议题[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立群;别把中国投资“吓走”[N];解放日报;2010年

2 记者 卞晨光;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加显著[N];科技日报;2006年

3 张国彬;银行信贷门槛高 当铺成了“二银行”[N];中国质量报;2001年

4 柴进;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与税收优惠[N];宁波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万相辛;中埃需提升经贸对话层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 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易宪容;从紧的货币政策核心是稳定物价[N];华夏时报;2008年

7 张媛源;亚洲对非投资将更多流入制造业[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8 金三林;外贸仍将较快增长 外资质量应有提高[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陈小三;美特使访华为战略经济对话“铺路”[N];国际商报;2008年

10 钱慰曾;世界投资重点转向服务业[N];解放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玲;发展中国家外贸、外资与工业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钱利;我国贸易收支失衡的结构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赵晓霞;对外贸易、FDI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王瑜;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之影响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周泽红;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外贸效益[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6 余z,

本文编号:2520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20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9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