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11:07
本文关键词:“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影子银行受到学者和监管者更多的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中国,近年来影子银行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监管体制还不完善,影子银行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原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到干扰,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下降。因此,探讨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紧密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影子银行的范围进行界定,认为凡是那些具有期限、流动性转换以及信用创造等功能,却没有像传统正规金融机构那样缴纳一定准备金的金融机构和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范畴。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类型、产生原因及自身特征,并对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探究,具体包括信贷传导渠道和利率传导渠道。在深入了解我国的影子银行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详细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到的影响:传统的货币乘数理论被腐蚀,货币供应量以及信贷供给的可控性、可测性降低;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增加,不确定性增大;货币政策的传导时滞延长;货币政策利率传导路径和信贷传导路径也受到了一定的干扰。为了使研究更有说服力,本文进一步选用1991—2014年的年度数据进行VAR实证分析,实证结果也同样表明货币政策的传导受到影子银行的影响:影子银行使社会融资规模有所增加,干扰了信贷传导机制;同时影子银行使货币供应量增加,干扰了利率传导机制;而长期来看,影子银行又能够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所以政府应该积极的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建立影子银行规模统计口径,对影子银行的规模进行监测,为经济决策及宏观调控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并对货币政策做出适当调整,以此来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22.0;F83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意义9-10
- 第二节 研究内容、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10-12
- 一、研究内容10-11
- 二、研究框架11
- 三、研究方法11-12
-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12-16
-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12-14
-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14-16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16-17
- 第二章 我国影子银行的类型、成因及特征17-27
- 第一节 我国影子银行范围的界定17-18
- 第二节 我国影子银行的类型18-24
- 一、银行表外业务18-21
-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21-24
- 三、民间金融24
- 第三节 我国影子银行的成因24-25
- 一、金融创新24-25
- 二、利率市场化25
- 三、投资需求旺盛25
- 四、流动性分布不平衡25
- 第四节 我国影子银行的特征25-27
- 一、杠杆率不高,信用链条较短26
- 二、资金多是来源于居民和企业26
- 三、多数影子银行业务都与银行联系紧密26-27
- 第三章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理论分析27-40
-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经典理论27-30
- 一、货币传导渠道27-29
- 二、信贷传导渠道29-30
- 第二节 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30-32
- 一、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30-31
- 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独特性31-32
- 第三节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宏观影响32-36
- 一、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减弱32-34
- 二、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延长34-35
- 三、货币政策传导的路径增加35
- 四、货币政策传导的可控性下降35-36
- 第四节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影响36-40
- 一、对利率传导渠道带来的影响36-37
- 二、对银行信贷传导渠道带来的影响37-39
- 三、对资产负债表传导渠道带来的影响39-40
- 第四章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实证分析40-49
- 第一节 模型选择及变量选取40-42
- 一、模型选择40
- 二、变量选取40-42
- 第二节 实证分析过程42-47
- 一、单位根检验42
- 二、滞后阶数的确定42-43
- 三、VAR模型稳定性检验43
- 四、Granger因果检验43-44
- 五、脉冲响应44-45
- 六、方差分解45-47
- 第三节 实证结论47-49
- 第五章 政策建议49-53
- 第一节 规范影子银行监管49-50
- 一、完善影子银行相关法律法规49
- 二、构建影子银行监测系统49-50
- 第二节 优化调整货币政策50-53
- 一、改进货币政策工具50-51
- 二、改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51-52
- 三、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52-53
- 参考文献53-56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巴曙松;;应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影子银行[J];经济纵横;201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