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03:15
【摘要】: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动荡,改写了全球金融行业的格局。欧美各大银行纷纷爆出财务危机,而雷曼兄弟最后的垮台也使得美国一贯引以为傲的华尔街投行模式在这场危机中不复存在。这场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为世人所罕见。最大的银行业巨头花旗集团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2008年报亏53055百万美元,导致其连续分拆了旗下的非核心业务;以并购荷兰银行闻名的苏格兰皇家银行更是在2008年的银行亏损排行榜上位列榜首,损失高达59281百万美元。直到2009年美国银行业仍然有上百家银行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虽然一直以来因为体制等诸多问题饱受诟病,然而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那天起,我国政府就下定决心要加大对银行业的改造。通过一系列的政府注资,资产重组,股改上市等手段,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与资产状况早已焕然一新,无论是从资产状况还是资本实力方面都不逊色于当前全球的主流银行。因此四大行也纷纷加快海外拓展步伐、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银行为自己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然而就在我国银行集体转型之际,却意外遭遇了进入21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这也给我国银行的跨国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然而,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这是因为次贷危机使得欧美大银行资产规模缩减,资本实力减弱,很多国际银行巨头甚至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利润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纷纷精简业务,低价出售海外资产——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的资产,这无疑给我国银行的海外并购带来了机遇:一方面,欧美银行本身规模的缩减,使得自身不断价值下降,为我国银行进军欧美争取了时间;另一方面,欧美银行无暇顾及的新兴市场正好为我国利用新兴市场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了良机。 汇丰控股集团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跨国并购迅速成长为国际一流的银行业巨头。本文运用ROE股权收益模型对汇丰控股近十年以来的并购案例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汇丰控股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所进行的并购在其财务数据上都体现出了绩效的提升。而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其ROE有了大幅的下降,不过相较于同时期的别的银行来说,在没有任何政府支助的情况下,2008年度还能够保持正的利润已经是表现相当不错了。从最后得到的ROE数据中可以表明两点:一方面说明了汇丰进行的跨国并购的确有利于其自身的经营和壮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银行并购时机的选择对并购最终的成败影响很大。汇丰集团并购案例的成功同自身具备的并购实力以及其在跨国并购方面充分的经验和采取的策略牢不可分。总结汇丰并购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四点:一是规模庞大,行动迅速,快速进入当地市场,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二是并购支付方式灵活多样。单一的支付方式容易集中风险,导致并购的失败,汇丰往往是几种方式联用,合理使用财务杠杆。而这一策略也才能为它的一系列大规模的迅速并购积累资金;三是并购的区域和目标都符合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而不会盲目的求多求快;四是全球并购与全球上市并进。全球并购、全球上市的全球化战略使得汇丰控股能够充分的获得并购带来的利益,迅速实现规模扩张形成规模经济;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加利润增长点,提高盈利能力;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性,实现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防范金融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全球上市也很好地缓解了汇丰控股全球并购的侵略性。 接着本文引入并购能力模型对目前经历了股改上市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全方位了分析,认为当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跟本国的其他股份制银行相比还是与世界上其他主流银行相比,都具备一定的优势,尤其体现在无形资源上的商誉和品牌方面以及有形资源上的财务资源方面。不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也是日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需要努力提高与改善的地方。 最后本文结合汇丰控股成功并购的经验和策略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了日后进行海外并购的策略建议,认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要进行成功的海外并购在地域选择上应该首先立足于亚洲,尤其是与中国本土文化与语言环境都极其类似的香港与新加坡。除此之外,香港、新加坡与中国的贸易投资往来近年来也十分频繁,也符合银行跨国并购理论中的客户引导理论;其次应该抓住次贷危机带来的机遇,向欧美国家扩展。这是因为欧美国家金融业发达,政府对其的监管一向遵循严格透明的原则以及它们的金融自由化的程度高,是很多跨国银行的集中之地,具备了一定的区位优势。同时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欧美银行业股价也已经大幅下跌,这为中国银行业在这些地方的战略布局提供了良机。最后也不应该忽视新兴市场,如南非、拉美等地区。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地区自身的成长性和我国贸易往来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因为由于次贷危机许多欧美银行为了自保纷纷缩减其在新兴市场的规模,为我国的银行业扩大市场势力提供了良机。在并购对象选择上应该选择与自己发展战略相符合的被并购方,不能图多图快,而应仔细考察并购对象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是否能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是否能优化价值活动或价值链,是否具有足够的增值空间等;在并购时机的选择上应该在警惕次贷危机带来的风险同时抓住次贷危机带来的机遇,次贷危机使得欧美许多有特长的中小银行遭遇流动性危机,从自身和政府的角度看来都有寻求外在资金的动力,这给我国银行进入当地市场提供了便利;最后在并购方式的选择上应该以灵活多样的并购支付方式为主,单一的现金百分百的支付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金融业并购的需要,且对于收购方来说,风险太大。采用参股或持股的形式一方面能够减少支付过程中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减低自身的侵略性,赢得东道国政府及民众的好感,使得后期的文化整合等方面变得更加的容易。
【图文】:
司的谈判到最后对价支付结束后长达两到三年的对目标公司的重新整合,这一长串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拥有一个高效的团队一群素质高的员工,在并购过程中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对于银行来,人力资源的储备情况已经成为了评估银行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用四大行所拥有的员工的教育程度来评估四大行的人力资源情况。05年建设银行员工教育程度情况:2008年交通银行员工教育程度情况:13%4%。。奋协;7、澎008年中国银行员工教育程度情况:2008年工商银行员工教育程度情况:吐4肠3马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2
本文编号:2659550
【图文】:
司的谈判到最后对价支付结束后长达两到三年的对目标公司的重新整合,这一长串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拥有一个高效的团队一群素质高的员工,在并购过程中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对于银行来,人力资源的储备情况已经成为了评估银行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用四大行所拥有的员工的教育程度来评估四大行的人力资源情况。05年建设银行员工教育程度情况:2008年交通银行员工教育程度情况:13%4%。。奋协;7、澎008年中国银行员工教育程度情况:2008年工商银行员工教育程度情况:吐4肠3马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银行跨国并购的效应预期及中国银行国际化战略[J];商业研究;2006年10期
2 庄乾志;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07期
3 王保忠;银行并购微观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5期
4 李博,李森森;当今国际银行业并购探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5 胡峰;银行跨国并购对效率影响:理论研究与欧洲实践[J];财贸研究;2004年01期
6 朱海莎;;跨国并购与我国商业银行海外业务的发展[J];金融论坛;2005年12期
7 胡峰;银行并购后绩效问题研究综述[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8 宾建成;;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选择[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9 陈春;银行并购的负效应研究[J];南方金融;2004年12期
10 冯嗣全,欧阳令南;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渠;银行国际化并购与绩效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王果;银行跨国并购:动因、绩效与政策协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芬;国际银行业并购效率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2 韩璐;中国银行业跨国并购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59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5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