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30 13:50
   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与一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又取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是否有效。我国中央银行从1996年起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以信贷规模作为辅助目标。由于货币供应量M1与产出水平、物价水平密切相关,故中央银行暂时以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作为观测目标。但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表现出低效性,不能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所以从理论上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问题进行研究对现实中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的,选取了1999年至2009年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找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不断降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 全文总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关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等。第二部分对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及四大西方主流经济学派关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相关理论和德国、瑞士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所取得的实践经验。第三部分介绍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过程,这中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四部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运用ADF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诸多计量经济学方法从可测性、相关性及可控性三个方面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第五部分针对上述分析所发现的货币供应量目标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822.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西方关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1.2.2 我国关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货币政策目标的一般分析
    2.1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
        2.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1.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1.3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2.1.4 货币政策工具
    2.2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2.2.1 交易方程式
        2.2.2 剑桥学派
        2.2.3 货币主义学派
        2.2.4 理性预期学派
    2.3 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成功案例
        2.3.1 德国成功经验
        2.3.2 瑞士成功经验
第3章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
    3.1 第一阶段: 1950-1978年中央银行高度关注现金投放
    3.2 第二阶段: 1979-1996年以"信贷规模"作为中介目标
    3.3 第三阶段: 1996年至今,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第4章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分析
    4.1 可测性分析
        4.1.1 证券保证金
        4.1.2 居民活期储蓄存款
        4.1.3 外币存款
    4.2 相关性分析
        4.2.1 数据选取及处理
        4.2.2 平稳性检验
        4.2.3 Granger因果检验
        4.2.4 货币供应量M2与产出水平GDP的关系检验
        4.2.5 货币供应量M2与物价水平CPI的关系检验
    4.3 可控性分析
        4.3.1 可控性的一般分析
        4.3.2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4.3.3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分析
第5章 政策建议及结论
    5.1 调整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
    5.2 扩大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浮动范围
    5.3 提高央行对货币乘数的预测能力
    5.4 深化汇率制度改革
    5.5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家敏;王祺;;美联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及对我国的借鉴[J];商业时代;2006年08期

2 李谓文;;中国调息与调整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2005-2007)[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9期

3 李玉萍;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J];生产力研究;2005年02期

4 ;信息经纬[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年03期

5 王小鲁;;货币供应、经济增长与启动内需[J];中国金融;2008年22期

6 周平;;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消费导刊;2009年18期

7 胡伯谦,李琳;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及其修正[J];武汉金融;1988年01期

8 姬勇,冯安成,许进;经济发展与金融货币政策[J];山东金融;1994年04期

9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形势分析课题组;1998年金融形势、货币政策回顾与1999年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21期

10 余根钱;宏观经济专题研究 货币政策应作适当调整[J];中国改革;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6年

2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3 周英章;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提升途径[D];浙江大学;2002年

4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段炜;金融产品创新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畅;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定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建华;从货币供应量到通货膨胀目标制[D];湖南大学;2005年

3 张泽福;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检验[D];厦门大学;2009年

4 吴松涛;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5 吴漪;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D];复旦大学;2009年

6 郑中华;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7 岳阳慧敏;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商品住宅价格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唐志祥;中国货币政策数量效果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9 田婧;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货币政策效力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薛瑞鑫;货币政策调控对股票市场价格影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2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862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3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