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动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3 04:43
在上海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金融服务业集聚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金融服务业集聚是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提升区域金融服务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很多,然而对于集聚的形成动因与影响因素,在理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研究很多,但对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目前上海的金融服务业集聚已经初具规模,但距离国际金融中心还十分遥远。而只有充分了解了形成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动因究竟是什么,才能够制定更为有效的政策,促进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集聚,从而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本文从理论、经验和现实三个层面研究了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动因。首先,构建了金融服务业集聚动因理论分析框架,分别从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等角度,分析了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动因。其次,研究了国际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形成历史与发展经验。最后以上海市卢湾区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形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对于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动因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理论进行综合分析与论证。可以从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地理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对其进行解释。从产业集聚的角度看,金融集聚相伴着产业集聚而产生,产业集聚...
【文章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 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思路与主要框架
三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金融服务产业
二 产业集聚
第二节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一 金融地理学的研究视角
二 金融集聚形成的动因
第三章 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金融服务业集聚与产业集聚相伴而生
一 产业集聚需要金融集聚满足其资本需求
二 产业集聚需要金融成长提高其要素生产力
三 跨国银行追随客户战略导致金融服务业集聚伴随产业集聚
第二节 金融服务业集聚的本质因素——金融特性与金融成长
一 金融服务业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金融服务业集聚
二 金融服务业的成长加速金融服务业集聚
第三节 金融服务业集聚的经济学解释——规模经济效应
一 内部规模经济与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形成
二 外部规模经济与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形成
第四节 对于金融服务业集聚动因的其他解释
一 空间集聚对于金融服务业集聚的解释
二 不对称信息与默示信息促使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形成
第四章 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国际经验比较
第一节 国际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形成
一 伦敦:金融服务业的空间集聚——金融城
二 纽约:航运业、商业贸易集聚与金融服务业集聚
三 东京:政策推动金融服务业集聚
四 香港:外部规模效应形成的金融服务业集聚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
第五章 金融服务业集聚动因的实证分析——以卢湾区金融服务业为例
第一节 卢湾区概况
第二节 卢湾区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
一 现代服务业集聚
二 规模经济效应
三 金融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外在性
第三节 金融服务业集聚动因的规律演绎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论文主要结论
第二节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初步发展和“理论衰落”[J]. 薛波. 上海经济研究. 2007(01)
[2]首都金融产业集群优势与发展研究[J]. 王步芳.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4)
[3]跨国公司总部与中国金融中心发展——金融地理学的视角与应用[J]. 赵晓斌,王坦. 城市规划. 2006(S1)
[4]金融产业集聚的宏观动因[J]. 梁颖. 南京社会科学. 2006(11)
[5]金融中心发展的理论、总结与展望[J]. 李成,郝俊香. 上海金融. 2006(11)
[6]金融资源集聚与扩散的机理与模式分析——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J]. 闫彦明. 上海经济研究. 2006(09)
[7]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J]. 李小建. 经济地理. 2006(05)
[8]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动因及其演进研究[J]. 宁钟,杨绍辉.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08)
[9]产业集群概念辨析[J]. 陈文华,刘善庆. 经济问题. 2006(04)
[10]上海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途径与机理——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赤峰路一条街为例的分析[J]. 杨亚琴. 上海经济研究. 2005(12)
本文编号:2913917
【文章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 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思路与主要框架
三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金融服务产业
二 产业集聚
第二节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一 金融地理学的研究视角
二 金融集聚形成的动因
第三章 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金融服务业集聚与产业集聚相伴而生
一 产业集聚需要金融集聚满足其资本需求
二 产业集聚需要金融成长提高其要素生产力
三 跨国银行追随客户战略导致金融服务业集聚伴随产业集聚
第二节 金融服务业集聚的本质因素——金融特性与金融成长
一 金融服务业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金融服务业集聚
二 金融服务业的成长加速金融服务业集聚
第三节 金融服务业集聚的经济学解释——规模经济效应
一 内部规模经济与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形成
二 外部规模经济与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形成
第四节 对于金融服务业集聚动因的其他解释
一 空间集聚对于金融服务业集聚的解释
二 不对称信息与默示信息促使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形成
第四章 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国际经验比较
第一节 国际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形成
一 伦敦:金融服务业的空间集聚——金融城
二 纽约:航运业、商业贸易集聚与金融服务业集聚
三 东京:政策推动金融服务业集聚
四 香港:外部规模效应形成的金融服务业集聚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
第五章 金融服务业集聚动因的实证分析——以卢湾区金融服务业为例
第一节 卢湾区概况
第二节 卢湾区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
一 现代服务业集聚
二 规模经济效应
三 金融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外在性
第三节 金融服务业集聚动因的规律演绎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论文主要结论
第二节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初步发展和“理论衰落”[J]. 薛波. 上海经济研究. 2007(01)
[2]首都金融产业集群优势与发展研究[J]. 王步芳.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4)
[3]跨国公司总部与中国金融中心发展——金融地理学的视角与应用[J]. 赵晓斌,王坦. 城市规划. 2006(S1)
[4]金融产业集聚的宏观动因[J]. 梁颖. 南京社会科学. 2006(11)
[5]金融中心发展的理论、总结与展望[J]. 李成,郝俊香. 上海金融. 2006(11)
[6]金融资源集聚与扩散的机理与模式分析——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J]. 闫彦明. 上海经济研究. 2006(09)
[7]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J]. 李小建. 经济地理. 2006(05)
[8]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动因及其演进研究[J]. 宁钟,杨绍辉.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08)
[9]产业集群概念辨析[J]. 陈文华,刘善庆. 经济问题. 2006(04)
[10]上海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途径与机理——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赤峰路一条街为例的分析[J]. 杨亚琴. 上海经济研究. 2005(12)
本文编号:2913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913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