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利率互换之定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16:17
本文关键词:人民币利率互换之定价方法与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与加强,各国金融市场均面临着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冲击。利率互换作为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金融衍生工具,能有效地规避利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由于利率互换的良好功能,其在西方金融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最主要的金融衍生产品。国内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入了利率互换交易,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研究基础上,系统的阐述了利率互换交易的相关特征与运用。结合国内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实际,文章对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方法及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做出一些探讨与研究。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有: (1)通过对国际及国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的描述,明确利率互换交易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最主要的金融衍生产品。对国内外理论研究资料进行查阅,形成系统性的利率互换文献综述。 (2)在相关理论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利率互换的功能、交易动机、交易机制、交易模式及风险管理等特征,为市场投资者提供对利率互换的全面认识。 (3)结合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实际情况,重点阐述在无风险条件下基于零息票定价法的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方法,并选择基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和7日回购利率为浮动基准利率的互换产品进行定价算例研究,根据算例结果分析,指出影响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的主要因素和实际因素。 (4)收集整理大量市场实际数据,从多个角度总结我国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状况,并以国开行与光大银行利率互换案例作为实例分析。在全面分析基础上,指出我国利率互 换市场发展障碍,并就如何完善市场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形成的主要结论包括: (1)利率互换作为成熟的基本的金融衍生产品,可以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规避利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可以为金融市场的完善发展作出贡献。 (2)通过利率互换定价算例结果得出,借助金融债券拟合利率期限结构曲线,从而基于零息票定价法可以有效地为目前人民币利率互换进行定价,并能为实际利率互换交易提供定价参考。 (3)通过对利率互换定价实证分析指出,对利率互换定价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拟合的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和选择的浮动基准利率,同时互换定价还受交易方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市场对固定利率资金的供求状况、互换市场流动性等实际因素影响。 (4)我国利率互换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发展障碍,因而有必要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建设基准利率和完善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加快市场培育、健全法律法规、放宽市场准入及加强信用风险控制。
【关键词】:利率互换 利率期限结构 利率互换定价方法 实践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22.0;F2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8-9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9-13
- 1.2.1 国外关于利率互换理论研究回顾10-12
- 1.2.2 国内关于利率互换理论研究回顾12-13
- 1.2.3 对研究文献的评价13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3-16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13-15
- 1.3.2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利率互换的基本理论16-28
- 2.1 利率互换的交易动机及功能体现16-19
- 2.1.1 利率互换的交易动机16-17
- 2.1.2 利率互换的基本功能17-19
- 2.1.3 利率互换的扩展功能19
- 2.2 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及运用19-25
- 2.2.1 利率互换的主要形式19-21
- 2.2.2 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21-24
- 2.2.3 利率互换的运用24-25
- 2.3 利率互换的风险与风险管理25-26
- 2.3.1 利率互换风险的来源25
- 2.3.2 利率互换风险的种类25-26
- 2.3.3 利率互换的风险管理26
- 2.4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定价方法与可行性分析28-44
- 3.1 定价研究思路28-30
- 3.1.1 定价研究的目标28-29
- 3.1.2 定价研究的方法与框架29-30
- 3.2 利率互换的定价步骤30-35
- 3.2.1 零息票定价法的基本原理30
- 3.2.2 零息票定价法的基本步骤30-35
- 3.3 基于零息票定价法的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算例分析35-42
- 3.3.1 选择合适的基准债券组合37-38
- 3.3.2 基于多项式样条法拟合利率期限结构38-40
- 3.3.3 计算远期利率40-41
- 3.3.4 计算互换利率41-42
- 3.4 可行性分析42-43
- 3.4.1 算例结果分析42
- 3.4.2 影响互换定价因素分析42-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利率互换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分析44-56
- 4.1 利率互换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分析44-49
- 4.1.1 利率互换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44-45
- 4.1.2 利率互换在我国的发展现状45-48
- 4.1.3 对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现状的评价48-49
- 4.2 利率互换案例分析49-52
- 4.2.1 背景介绍49
- 4.2.2 互换操作49-50
- 4.2.3 分析与评价50-52
- 4.3 利率互换在我国发展的障碍与政策建议52-55
- 4.3.1 利率互换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52-54
- 4.3.2 完善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政策建议54-55
- 4.4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6-58
- 5.1 结论56-57
- 5.1.1 本文主要结论56
- 5.1.2 本文主要创新点56-57
- 5.2 研究展望57-58
- 致谢58-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 A: 2006.3 至 2009.12 间国内利率互换市场成交量统计64-65
- 附录 B: 2010 年 1 月 21 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制度备案机构名单65-67
- 附录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大楷,杨勇;关于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研究[J];财经研究;1997年07期
2 于孝建;瞿孝升;;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与交易动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林清泉;王振;;利率互换产品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4 张玲,谢志平,廖峰;违约风险条件下利率互换合约的定价[J];系统工程;2002年02期
5 范龙振,王晓丽;上交所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及其信息价值[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6 万正晓;关于利率互换定价模型的设计与软件开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7 朱世武;邢艳丹;;利率互换定价存在的障碍及解决办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06期
8 姚长辉,梁跃军;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1998年08期
9 赵宇龄;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构造的比较分析[J];上海金融;2003年09期
10 俞卓菁;;我国利率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的状况与完善措施[J];上海金融;2009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志兵;利率互换风险定价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葛j;中国银行间市场利率互换交易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人民币利率互换之定价方法与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60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