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社区金融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00:08

  本文关键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社区金融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股份制商业银行 社区金融 发展研究


【摘要】: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含五大国有银行)分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一般都较大。“社区金融”,是指以一定地域中生活的群体为服务对象,探究群体成员共同金融需求并为之提供金融服务的活动。社区金融在国外发达市场较为成熟。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社区金融起步晚,在2009年前后才步入正轨。社区金融是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商业银行)在以往成长过程中,过度依赖“公司业务(批发业务)”,至今仍然存在“依赖公司业务”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到2000年前后才得到系统化开展。“社区金融”作为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商业银行来说更是崭新领域。因而,商业银行要发展社区金融,不得不向国外发达市场学习,借鉴社区金融的物理渠道、经营策略等,如“金融便利店”、“社区支行”、“差异化经营”等。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社区金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研究对象进行严格的概念界定,总结出社区金融的基本特征,社区金融中的关系营销理论,商业银行社区金融市场定位,商业银行社区金融资产业务定位,以及商业银行社区金融“盈利性”、“抗风险性”特点。随后举例了美国富国银行、安普瓜银行社区金融成功案例,概括出“差异化经营”等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陈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社区金融实施的现状,并以上海农商银行、民生银行为例,剖析商业银行开展社区金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商业银行总行、分行层面提出了解决途径和改进建议,包括客群定位、网点布局、差异化经营、扩大资产业务、发展代销业务、储备人才、优化激励机制,提高运营效率,特别是“社区金融圈”、“店长负责制”等方面。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 社区金融 发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8-13
  • 1.1.1 研究的背景8-11
  • 1.1.2 研究的意义11-13
  • 1.2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13-14
  • 1.2.1 研究的方法13
  • 1.2.2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13-14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4-16
  • 1.3.1 本文的创新14-15
  • 1.3.2 本文的不足15-16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6-24
  • 2.1 社区金融的定义、性质16-17
  • 2.2 社区金融中的关系营销理论17-18
  • 2.3 商业银行社区金融市场定位18
  • 2.4 用最优信贷规模分析资产业务市场定位18-21
  • 2.5 商业银行社区金融的优势21-22
  • 2.6 商业银行社区金融盈利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22-24
  • 第三章 国外社区金融的发展概况和启示24-27
  • 3.1 国外社区金融发展概况24
  • 3.2 国外社区金融主要模式24-25
  • 3.3 富国银行、安普瓜银行社区金融业务25-26
  • 3.4 国外社区金融发展启示26-27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社区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27-39
  • 4.1 我国商业银行社区金融发展历程和现状27
  • 4.2 上海农商银行社区金融27-28
  • 4.3 民生银行社区金融28-35
  • 4.3.1 民生银行社区金融概况28-29
  • 4.3.2 民生银行社区金融的实施29-33
  • 4.3.3 民生银行社区金融的成效及同业比较33-35
  • 4.4 商业银行社区金融的特点35-36
  • 4.5 我国商业银行社区金融存在的问题36-39
  • 4.5.1 社区金融规划缺失,社区网点铺设混乱36
  • 4.5.2 POS机具缺乏社区金融考量36-37
  • 4.5.3 社区网点现金业务成为短板37
  • 4.5.4 内部考核机制需要优化37
  • 4.5.5 社区金融网点权责不清晰37-38
  • 4.5.6 营运机制限制了效率的提升38-39
  •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社区金融发展的建议39-47
  • 5.1 清晰定位客群,科学布局网点39
  • 5.2 扩大商户POS机的应用39-40
  • 5.3 发展社区金融各有侧重40
  • 5.4 连锁标准化,低成本发展40-42
  • 5.5 扩大资产业务,细化组合营销42-43
  • 5.6 发展代销业务,创造中收来源43
  • 5.7 培育社区金融队伍43-44
  • 5.8 优化内部激励机制,推行“店长负责制”44-45
  • 5.9 提高运营效率45-47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47-49
  • 6.1 研究结论47-48
  • 6.2 研究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德生;田志梅;;多种模式和谐发展的农村社区建设之路[J];乡镇论坛;2009年32期

2 高健;;“倒挂村”社区化管理是咋回事[J];村委主任;2010年15期

3 上官敫铭;;诸城市撤村改社区的“前世今生”[J];村委主任;2010年17期

4 本刊县城经济观察员;;怎样将农村社区建成社会生活共同体[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07期

5 贾先文;;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运作机制的构建[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3期

6 王文元;社区在现代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城市;2000年01期

7 姜鸣 ,张伟农;新型社区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浦东开发;2001年06期

8 屈子杨;;打造“社区”[J];中国商界;2001年08期

9 丁元竹;美国社区建设的几个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10 倪豫州;社区建设运作方式初探[J];决策探索;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飞跃;;拆乡建镇,以乡建镇,带动村寨社区化管理建设探讨[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薛新娅;苗丽;周光南;;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社区工作[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3 李安宪;;略论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能力[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李云雀;;城乡统筹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林晨;;加强城乡一体新社区管理服务——来自姚庄镇桃源新惃社区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许薇;;贵州农村新型社区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科学发展”优秀征文[C];2013年

7 成伟;;发挥零售户在专卖社区化管理中的积极性[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庞鸿衢;;退管工作向社区化过渡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及其对策[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9 虞逸丽;;退管服务工作向社区化过渡初探[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10 吴敏;;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加强社区建设[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胡树青 张月琴;宜秀农村社区党建探索路[N];安庆日报;2007年

2 黄波;社区从城市向农村拓展[N];抚顺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齐慧邋单保江;山东诸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N];经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松 黄洁;社区化管理是为有效管理村庄治安[N];法制日报;2010年

5 丁静华 崇川区文峰街道党工委书记;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N];南通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高健;“倒挂村”社区化管理“管”出了啥?[N];北京日报;2010年

7 记者 易明灯;所有城乡结合部明年推广社区化管理[N];北京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蒋曼 胡道兰;仁和镇大力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N];中国特产报;2010年

9 吴元胜 付梦晨;因地制宜建社区 城乡统筹促发展[N];中国信息报;2010年

10 记者 谭志勇;北京332个村庄实现社区化管理[N];人民公安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先文;农村公共服务的社区化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绪飞;社区制基本问题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王梅;社区政治及其与国家政治的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田青;老人社区照料服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长民;山东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许远旺;规划性变迁:机制与限度[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翟桂萍;公共空间的历史性建构:上海社区发展的政治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尹维真;论社区建设中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伟梁;城市利益关系的社区调整及其发展趋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君;街道职能社会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琦炜;社区建设中的社区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君;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牟维伟;我国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董茂强;诸城市农村社区建设及效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冠珠;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邱会菊;新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2年

7 程诚;信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3年

8 王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管理服务创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王舞燕;苏州农村社区建设与社区功能完善[D];苏州大学;2012年

10 徐敏;新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551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551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6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