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异质空间资本流动视角下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03:02

  本文关键词:异质空间资本流动视角下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货币政策 资本流动 异质空间 LSTVAR模型


【摘要】:包含自然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空间异质性是造成资本在区域间流动的深层原因,而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将使统一货币政策产生区域非对称性效应。资本净流入省份存在正效应、净流出省份存在负效应、净流入黏性省份存在平效应。而且实际利率和资本收益率是资本在不同区域间流动的导向标,只有提高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实际利率和资本收益率,促进资本向经济欠发达省份流入,才可能真正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货币政策 资本流动 异质空间 LSTVAR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间非一致性、房地产价格波动与最优货币政策选择研究”(71273221)
【分类号】:F224;F82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业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却存在一系列的结构扭曲现象,其中区域结构的非均衡发展便是这一现象的典型表现。统计数据显示①,1978年,广东省与贵州省的GDP之比为3.99,到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玄;王剑;;货币政策传导地区差异:实证检验及政策含义[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2 丘斌;邓佑甜;;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性效应研究[J];南方金融;2009年02期

3 赵书扬;康宇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李志峗;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5 周孟亮;李明贤;;我国金融机构布局区域差异与货币政策效应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9年02期

6 刘金全;郑挺国;;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实际产出周期波动的非对称影响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7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8 彭小林;龚仰树;;货币流动性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华;杨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期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05年14期

2 姚秋;;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非对称信息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北方经济;2006年02期

3 姚达;;如何化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症结——以浙江省为例[J];北方经济;2007年14期

4 李宝仁;邬琼;杨倩;;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付剑峰;李十六;朱鸿鸣;;融资困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中国的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朱大地;彭龙;;商业银行利率选择与信贷配给问题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公磊;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誉制度障碍[J];商业研究;2004年23期

8 费腾;李智;刘力臻;;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J];商业研究;2012年02期

9 孟令余;;中小银行研究文献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王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乘数模型及在中国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晶;;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是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差异的根本原因吗?[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卞敏;;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方显仓;;我国结构性信用胀缩:分工视角的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4 唐品;魏守华;姜宁;;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金融依赖及省际比较(讨论稿)[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小婧;姜宁;魏守华;;转型金融体制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的考察——以长三角地区为背景[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伟;;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述评[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国家开发银行课题组;刘大为;;我国中小企业问接融资问题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8 陈其安;肖映红;程玲;;中小企业融资的三方信贷担保模型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杨晓东;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春光;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夏泰凤;基于中小企业融资视角的供应链金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永;行为公司金融视角下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胡君晖;行为金融理论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淼;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何炜;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赵伟;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卫;浙江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出口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林小专;基于认知偏差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雄飞;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觅;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章晓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赵真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庚;关系型贷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高倩;江苏农村金融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苏婉杰;商业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联合贷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仇丽;货币政策对城市商品房价格的区域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孟亮;马昊;;货币政策的区域总量性与结构性研究——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2 王剑,刘玄;货币政策传导的行业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3 杨晓;杨开忠;;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4 于则;;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02期

5 江洲;郑竹青;;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票流动性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6 黄世平;肖洪钧;;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7 李雅丽;;基于信贷渠道视角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探析[J];经济经纬;2007年06期

8 王召;对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探讨[J];经济科学;2001年05期

9 曹永琴;李泽祥;;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形成机理的理论述评[J];经济学家;2007年04期

10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刚;;资本流动、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动态[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2 李晓峰;叶文娱;;汇率与股价关系研究最新进展述评[J];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3 赵文胜;张屹山;赵杨;;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市场变化的反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4 张丽;;开放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的模型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5 肖鹞飞,洪丽静;人民币汇率之争与中国宏观经济决策的难题[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肖才林;;股票市场波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7 王蕾;赵昕;;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格兰杰检验[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9期

8 赵林;乔光平;胡传禄;;准理性预期下央行的加息政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黄平;;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与货币政策关系的实证检验[J];上海金融;2006年06期

10 王博含;曾令华;耿中元;;我国民间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良;曲国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效果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5 朱庆;;利率变动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徐俊武;罗毅丹;;过剩产能能否抑制通货膨胀?——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考察[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9 方显仓;;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兼论我国频繁使用准备金工具的原因[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10 陆磊;;非均衡博弈、央行的微观独立性与最优金融稳定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明 实习记者 杨丽娟;2010年宏调政策“积极”“适度”不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赤择远;抑通胀 宏调政策需软硬结合[N];证券日报;2010年

3 朱以师;楼市再度来到敏感期 货币政策谨慎微调[N];经济视点报;2009年

4 唐福勇;全力应对政策方向大变[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5 记者 王宇 姚均芳;时隔三年加息,忧增长让位忧通胀[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记者 李帅;“双政策”加速经济回暖 微调控制潜在风险[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7 记者 徐以升 李彬;李稻葵:今年是股市和房地产调整年[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新华社记者 记者 韩洁 王宇 江国成 姚均芳;“微调”不是对货币政策的微调[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远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何时惠及物流行业[N];中国商报;2009年

10 记者 潘晓娟;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房地产业贷款将继续受控[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3 苏瑜;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5 李奕滨;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评价理论与实证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6 贺庆春;中国货币错配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庄佳;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肖崎;金融资产膨胀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和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郭红兵;我国基准收益率曲线的构建及其货币政策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曾华珑;我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互动关系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拥军;资产价格波动下的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瑞丽;试析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关系[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铭;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相关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鲁瑞隆;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文琳;中国货币政策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有效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梅津;中国货币政策对制造的影响及行业差异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7 曹海军;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游;货币政策对住宅价格传导效应的区域性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程;我国房地产泡沫及相关货币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浩;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3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653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4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