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土地抵押借贷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历史经验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为什么农村土地抵押借贷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历史经验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抵押 借贷 农村金融 地权交易 历史经验
【摘要】:农村土地抵押借贷是当前学界和实务界争议的热点。由于现实经验的缺乏,已有研究,基于理论的探讨和主张居多,经验研究少。本文尝试从历史入手,考察农村土地抵押借贷的比较优势。通过对大量原始地契的梳理,总结了传统土地抵押借贷灵活性的几个方面,指出以土地为媒介进行抵押,并不需要完整的产权,它可以是"田底",也可以为"田面",还可以是某项可以预期的"权益"。在讨论为什么土地抵押借贷在传统社会普遍盛行时,除了从常规的贷方借方角度加以考察外,还从宏观的社会后果角度,呈现土地抵押借贷冲突更弱小的历史状况。文章最后从今昔对比中讨论了农村借贷难题,提出需重视地权交易的金融功能,以历史为鉴完善相关机制。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
【关键词】: 土地抵押 借贷 农村金融 地权交易 历史经验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78)
【分类号】:F83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权威部门调查显示,现阶段中国农户普遍存在融入资金的需求,融入资金最主要的形式是借款,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户贷款难的问题相当突出:一是农户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贷款难以获得;二是生活消费性贷款难;三是贫困家庭贷款难;四是经济金融环境差的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新年致读者[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9年01期
2 陈良富,陈文;略论沿海开放城市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J];福建金融;1992年08期
3 ;我区开展农村金融科研成果第四次评奖活动[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93年12期
4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努力完成我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唐运祥同志在全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996年8月20日)[J];南方金融;1996年09期
5 徐建民,胡宝珊;改革:农村金融步入新天地──访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史纪良[J];中国改革;1997年01期
6 张红宇,李娜;西班牙农村金融政策的演变与启示[J];世界农业;2004年08期
7 郭晓鸣;农村金融:现实挑战与发展选择[J];经济学家;2005年03期
8 本刊编辑部;;《贵州农村金融》2007、2008年回顾与展望[J];贵州农村金融;2008年01期
9 叶迈克;;转变农村金融发展模式[J];农村金融研究;2009年11期
10 文彬;;发展中的临海市农村金融学会[J];经济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天;;浅谈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策略[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云;;共同开创农村金融新局面[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3 萧芍芳;;应对中国农村金融缺位的若干对策[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蔡力峰;;农村金融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加大力度优化广东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A];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广东金融强省建设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君生;;县域农村金融改革与现代农业发展[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7 周云娟;;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对策思考[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方中;;20世纪30年代农村金融濒临枯竭问题初探[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9 ;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10 刘颖;;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供求失衡问题解决路径选择——从政府职能视角分析[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诗平;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N];经理日报;2007年
2 李涛 谢登科;唐双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须坚持“五个并重”[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高伟;农村金融大戏揭开新篇章[N];农民日报;2007年
4 本版编辑 汤敏 陈林 陈剑波 茅于轼;问策农村金融[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王春霞;谋划农村金融民生银行试水村镇银行[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马欣;转变思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7 吴华国;农村金融“败血症”侵蚀“三农”肌体[N];中华建筑报;2005年
8 童辰 王小妆 陈兰军 (本报记者 童辰);用统筹破解农村金融的两难困境[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魏巍;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N];宝鸡日报;2010年
10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 余贤群;农村金融改革需要理顺几个关系[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靖;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深层机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吴斌;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卢文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付东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孟凡祥;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田杰;我国农村金融排除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蒋满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马立珍;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9 卢亚娟;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李秀丽;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佳佳;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绩效分析[D];宁波大学;2011年
2 高希武;论农村金融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邱美琴;我国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支持作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余涛;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杜静;农村金融供需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文哲;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7 项笑君;基于功能观视角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吴海霞;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婷婷;吉林省拓展农村金融支持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林凤;民国时期江苏农村金融变动的探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18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91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