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政府绩效管理秩序评估:以广东省级绩效管理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30 06:32
  政府绩效管理秩序评估提供从秩序维度整体衡量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与实践发展的新视角,并尝试回答该领域"三大问题"、应对现有研究和实务"内卷化"及指明发展方向等议题。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及学者提出公共管理秩序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秩序类型、秩序运行机制和演进逻辑、秩序结果和规范性标准等方面阐述了政府绩效管理秩序理论的基本内容,建构出由秩序形成、秩序运维、秩序效果和秩序发展4个维度共16项指标组成的秩序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选择广东省级层面四种绩效管理基本类型的简单实证应用进一步表明:总体上目前秩序水平呈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优于政府整体绩效管理,政府整体绩效管理优于部门履职绩效管理和公共政策绩效管理的特征,但其中部分指标表现不够理想。未来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发展的重点或在秩序规范(观念与行动自觉)、秩序贡献(对政府与经济社会影响)和秩序演进(依托市场与专业力量)等方面。 

【文章来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政府绩效管理秩序评估:以广东省级绩效管理为例


秩序总体水平

评价指标,秩序,结论,趋势


评价指标优劣

秩序,因素


之所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是因其边界并不明确。一般而言,运行关心的是秩序如何存在及维持,演进关心的是一种秩序如何走向另一种秩序(带有规范性含义),归结起来都是以什么方式达成秩序目标。若按经济学家的观点,秩序一直存在,只是在运行中不断成长;但在政治学家眼中,先要形成秩序,然后再优化变迁。哈耶克用规则秩序(nomocracy)和目标秩序(teleocracy)来描述两种秩序形成的机理,前者体现自在存在和无意自发的法理逻辑,后者体现目标(teloi,古希腊语)导向与控制安排(taxis,同前述)的管理逻辑。[47]两者可能是共存的,也会相互转化。在此,本文通过秩序发育—秩序形成—秩序运维—秩序规范的链条来理解(详见图1),秩序发育的目的是形成秩序,秩序运维的目的是秩序规范,在此过程中将伴随着秩序扩张、传播和演进。首先从秩序形成来看,政府绩效管理秩序内生于传统行政管理秩序,其一开始就蕴含较明显的目标和控制色彩。政府绩效测量发起是为了提高行政组织(公共工程/服务)效率,并得益于韦伯科层制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在一段时期都局限于政府系统内,随后才因政府质量和公信力要求逐步引入外部主体。按此说法,政府绩效管理的自发秩序更像是一种目标秩序。在新公共管理运动、公民社会觉醒、可持续发展及多中心治理思想等环境力(7)[48][49][50]作用下,政府绩效管理实践发展其实是不断提升政府和社会科学认同、积极参与和主动扩散政府绩效管理(民主监督、科学履职和有限政府)理念之自觉性的过程。也即是说,它的秩序发育体现一个目标秩序到规则秩序(自发到自觉)的趋势。(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哈耶克矛盾”与“诺思悖论”:Social Orders自发生成演化抑或理性设计建构的理论之惑[J]. 韦森,陶丽君,苏映雪.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2]我国政府独特绩效产生的原因及其价值——面向2007~2017年间我国172个政府独特绩效案例的探索[J]. 尚虎平,韩清颖.  政治学研究. 2019(03)
[3]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解析及全球化治理探讨[J]. 宋才发.  党政研究. 2019(03)
[4]中国公共管理学40年——创建一个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公共管理学科[J]. 陈振明.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4)
[5]国外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基于SSCI样本期刊(2006—2015)的文献计量分析[J]. 陈天祥,龚翔荣.  公共行政评论. 2018(03)
[6]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演化路径与动力分析——基于PV-GPG模型的诠释[J]. 孙斐.  行政论坛. 2018(02)
[7]政府绩效信息使用:一个文献综述[J]. 唐健.  公共行政评论. 2018(01)
[8]内化空间、个体行动与社会秩序——一种统一的社会科学视角[J]. 何哲.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7(06)
[9]政府之手与企业绩效——基于政治关联与政府信任视角的分析[J]. 陈言,巩阅瑄.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10]近十年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基于八种公共管理研究期刊2006-2015年刊载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 司林波,李雪婷,孟卫东.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7(02)



本文编号:3415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3415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4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