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导向的服务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4 12:09
结合网络经济时代特征,遵循"导向—能力—行为—结果"的研究范式,构建互动导向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并采集254家服务企业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互动导向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对服务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吸收能力和主动改善在二者关系之中发挥复合式多重中介作用,具体路径分别为:①互动导向→服务创新绩效,②互动导向→主动改善→服务创新绩效,③互动导向→吸收能力→主动改善→服务创新绩效。研究不仅明确了互动导向对服务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而且探索了二者之间的具体作用路径,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服务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
【文章来源】:科研管理.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假设模型
表2 模型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models 拟合指标模型 χ2/df RMSEA NFI RFI IFI TLI CFI <3.000 <0.080 >0.900 >0.900 >0.900 >0.900 >0.900 MO 2.118 0.066 0.913 0.888 0.952 0.938 0.951 M1 2.303 0.072 0.904 0.878 0.943 0.927 0.942 M2 2.506 0.077 0.894 0.867 0.933 0.916 0.933 M3 2.474 0.076 0.931 0.904 0.958 0.94 0.957 M4 2.961 0.088 0.923 0.891 0.947 0.925 0.947 注:M0为假设模型;M1为以吸收能力和主动改善为双中介的并行多重中介模型;M2为以吸收能力和主动改善为双中介的链式多重中介模型;M3为仅以吸收能力为中介的简单中介模型;M4为仅以主动改善为中介的简单中介模型。表3 假设检验结果Table 3 Test results of the hypothesis model 路径关系 直接效应 95%的置信区间 间接效应 95%的置信区间 总效应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互动导向 → 服务创新绩效 0.190* 0.028 0.339 0.363*** 0.243 0.504 0.553 互动导向 → 吸收能力 0.449*** 0.293 0.584 - - - 0.449 吸收能力 → 服务创新绩效 0.068 -0.072 0.227 0.210*** 0.080 0.380 0.141 互动导向 → 主动改善 0.429*** 0.236 0.597 0.135*** 0.043 0.262 0.564 主动改善 → 服务创新绩效 0.699*** 0.546 0.858 - - - 0.699 吸收能力 → 主动改善 0.300*** 0.117 0.503 - - - 0.300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P<0.05,***表示显著性水平P<0.00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顾客价值主张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顾客参与的中介作用[J]. 王雷,曾剑秋,温馨.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8)
[2]双重网络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吸收能力的机制研究[J]. 孙骞,欧光军. 科研管理. 2018(05)
[3]开放式创新中的多主体参与前沿研究述评与未来研究展望[J]. 张培,杨迎. 科技管理研究. 2018(01)
[4]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及路径研究[J]. 张保仓,任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13)
[5]互动导向对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协同的中介作用[J]. 李向东,汪丽云,张志颖,魏旭光. 工业技术经济. 2017(01)
[6]互动导向对创新过程的影响: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与资源拼凑的调节作用[J]. 何一清,崔连广,张敬伟. 南开管理评论. 2015(04)
[7]互动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刘艳彬,袁平. 科研管理. 2012(08)
[8]互动导向、创新意愿与创新能力[J]. 韩飞,许政. 税务与经济. 2012(03)
[9]互动导向与基于顾客的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研究[J]. 陈昊雯,李垣,刘衡. 经济体制改革. 2011(02)
[10]基于互动导向的体验营销策略研究[J]. 李光明,钱明辉,苟彦忠. 经济体制改革. 2010(01)
本文编号:3606546
【文章来源】:科研管理.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假设模型
表2 模型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models 拟合指标模型 χ2/df RMSEA NFI RFI IFI TLI CFI <3.000 <0.080 >0.900 >0.900 >0.900 >0.900 >0.900 MO 2.118 0.066 0.913 0.888 0.952 0.938 0.951 M1 2.303 0.072 0.904 0.878 0.943 0.927 0.942 M2 2.506 0.077 0.894 0.867 0.933 0.916 0.933 M3 2.474 0.076 0.931 0.904 0.958 0.94 0.957 M4 2.961 0.088 0.923 0.891 0.947 0.925 0.947 注:M0为假设模型;M1为以吸收能力和主动改善为双中介的并行多重中介模型;M2为以吸收能力和主动改善为双中介的链式多重中介模型;M3为仅以吸收能力为中介的简单中介模型;M4为仅以主动改善为中介的简单中介模型。表3 假设检验结果Table 3 Test results of the hypothesis model 路径关系 直接效应 95%的置信区间 间接效应 95%的置信区间 总效应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互动导向 → 服务创新绩效 0.190* 0.028 0.339 0.363*** 0.243 0.504 0.553 互动导向 → 吸收能力 0.449*** 0.293 0.584 - - - 0.449 吸收能力 → 服务创新绩效 0.068 -0.072 0.227 0.210*** 0.080 0.380 0.141 互动导向 → 主动改善 0.429*** 0.236 0.597 0.135*** 0.043 0.262 0.564 主动改善 → 服务创新绩效 0.699*** 0.546 0.858 - - - 0.699 吸收能力 → 主动改善 0.300*** 0.117 0.503 - - - 0.300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P<0.05,***表示显著性水平P<0.00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顾客价值主张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顾客参与的中介作用[J]. 王雷,曾剑秋,温馨.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8)
[2]双重网络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吸收能力的机制研究[J]. 孙骞,欧光军. 科研管理. 2018(05)
[3]开放式创新中的多主体参与前沿研究述评与未来研究展望[J]. 张培,杨迎. 科技管理研究. 2018(01)
[4]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及路径研究[J]. 张保仓,任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13)
[5]互动导向对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协同的中介作用[J]. 李向东,汪丽云,张志颖,魏旭光. 工业技术经济. 2017(01)
[6]互动导向对创新过程的影响: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与资源拼凑的调节作用[J]. 何一清,崔连广,张敬伟. 南开管理评论. 2015(04)
[7]互动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刘艳彬,袁平. 科研管理. 2012(08)
[8]互动导向、创新意愿与创新能力[J]. 韩飞,许政. 税务与经济. 2012(03)
[9]互动导向与基于顾客的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研究[J]. 陈昊雯,李垣,刘衡. 经济体制改革. 2011(02)
[10]基于互动导向的体验营销策略研究[J]. 李光明,钱明辉,苟彦忠. 经济体制改革. 2010(01)
本文编号:3606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3606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