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度无关性的区域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标度无关性的区域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研究
【摘要】:科学评价区域高校科技创新绩效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引入标度无关性指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地区生产总值、高校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等要素的变化对此绩效均有着显著的非线性作用。这对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决策者制定相关创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标度无关性 高校 科技创新 绩效
【基金】:中国科学院“科技与经济社会互动系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监测指标体系”课题(GH11044)
【分类号】:G644
【正文快照】: —、引言 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作为创新活动的关键内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在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间起着重要的转化媒介作用。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生产研发知识、技术和科技成果的重要源地,更是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基础生力军,其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杰;构建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的机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8期
2 徐杰;构建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的机制[J];中国冶金教育;2001年03期
3 金丽,周旭;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李宣澄;要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产业;2001年12期
5 郑存库;论高校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J];科技·人才·市场;2001年04期
6 庄世宏;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曹兆敏 ,武雪萍;大学校长畅谈高校科技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2年12期
8 赵沁平;加强高校科技工作 推动高校科技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06期
9 潘云鹤;关于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23期
10 庞更新,赵晓东;高校科技创新绩效评价的技术方法[J];经济论坛;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杰;;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及提升对策[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军华;张晓磊;陆根书;;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省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冷丰;;浅谈高校科技创新能力[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4 吴伟华;;高校科协对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A];全国高校科协发展论坛(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5 肖立新;;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绩效问题研究[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6 夏义X;李炳发;袁小明;张启明;;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优越性 加速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7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孙志军;何晋秋;;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证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耿国阶;孙萍;;创新型国家战略下高校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的路径探讨[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晓亮;高校科技创新 重在思维创新[N];苏州日报;2008年
2 江娇;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1年
3 王拓 蒋廷玉;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N];新华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魏公铭;加强协同创新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N];中国食品报;2012年
5 福州大学党委书记 研究员 博导 陈永正;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N];福建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吴琳;着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N];光明日报;2012年
7 刘佩海 记者 李慧颖;提升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N];黑龙江经济报;2012年
8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王建华;体制创新是高校科技创新的生命力[N];科技日报;2012年
9 记者 张策;利好政策推动高校科技创新[N];天津教育报;2013年
10 记者 李想;本市召开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工程推动会[N];天津教育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运平;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金明浩;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任义君;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曾卫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董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与政府宏观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耿迪;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海燕;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成长性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廖文秋;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吕建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梁祥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联盟及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燕楠;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海萍;浙江高校科技创新勇力及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3 刘小明;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体系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4 孙彦;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杨春丽;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齐艳杰;高校科技创新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的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贺志亮;甘肃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8 周惠子;湖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程丽明;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洪利;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69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569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