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的典型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0:06
本文关键词: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的典型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国有林场视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存在,并在对社会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国家一直对国有林场的发展投入高度关注,并通过多轮改革的开展,对国有林场的经营发展进行着规范。2015年3月,随着《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出台,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试点省份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的实践就极具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作为我国南方集体林大省,江西在林业产业发展及国有林场改革方面都一直走在兄弟省份的前列。而在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江西省也成为全国少有的整体改革推进省之一。所以,通过对江西省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的实践研究,将不仅有利于该省改革工作的深化与推进,更益于为全国范围的国有林场改革提供参考借鉴。为此,研究首先对国有林场的文件与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并结合改革实际,对国有林场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随后,对江西省国有林场的改革进程与沿袭进行回顾总结,并对历次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江西省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的开展现状进行回顾,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中的典型经营模式、改革绩效及存在不足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江西省国有林场的改革历程与沿袭是基于制度变迁而发生的。而此前各次国有林场改革的失败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与政策适应效果差、改革未关注社会环境、改革方向与思路存在矛盾。第二,江西省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进程主要分为重组、定性、保障、减人、剥离与转换等“六步”,以实现对管理体制的理顺、林场负担的减轻、民生保障的落实和森林品质的提升。但在职工保障、基础设施、经营方式、单位性质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第三,将江西省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实践中的经营模式归纳为两类:“泛公益林模式”及“林投公司模式”。并从森林资源、职工保障、生产经营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改革后的这两种典型经营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同时,对国有林场实行管护承包制度的可行性、事业制建立核心问题、单纯延长产业链实现增效、山林产权问题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第四,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种模式下的3家典型国有林场的绩效变化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崇义县林投公司和遂川县五指峰林场在改革后,绩效都是正向变化的,但遂川县云岭林场则呈现负向变化趋势。第五,运用了DEA分析法,从生态效益维度与经济效益维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现有技术与管理水平下,各国有林场在改革前后的生态维度绩效和经济效益绩效均有波动,但波动的正负向不一致。而在改革后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匹配度上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最终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出台更适合南方林区的国有林场改革细化方案、积极引导国有林场建立合理的管护制度、加强对国有林场山林产权流转的控制、持续对当前两种经营发展模式进行完善。
【关键词】:江西 国有林场改革 典型模式 绩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27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言10-20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3.1 国外国有林场改革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内国有林场改革研究现状13-17
- 1.3.3 文献评述17
- 1.4 研究主要内容17-18
- 1.5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18-20
- 1.5.1 主要研究方法18
- 1.5.2 技术路线图18-20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20-26
- 2.1 国有林场概念的界定20-21
- 2.1.1 国有林场定义的演变20
- 2.1.2 国有林场概念界定中的问题讨论20-21
- 2.1.3 此次研究中的国有林场定义21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21-25
- 2.2.1 委托代理理论21-23
- 2.2.2 产权制度理论23-24
- 2.2.3 公共物品理论与外部性理论24
-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24
- 2.2.5 发展经济学理论24-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的回顾与现状研究26-38
- 3.1 基于制度变迁的国有林场改革历程与沿袭26-31
- 3.1.1 国有林场的形成与发展26
- 3.1.2 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的历程分析26-27
- 3.1.3 历次国有林场改革仍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27-31
- 3.2 江西省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做法及成效31-34
- 3.2.1 改革前江西省国有林场的主要特点31
- 3.2.2 江西省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的思路31-32
- 3.2.3 江西省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的方案32-33
- 3.2.4 江西省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的成效33-34
- 3.3 江西省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后仍整体存在的问题34-36
- 3.3.1 职工保障方面34
- 3.3.2 基础设施方面34-35
- 3.3.3 经营方式方面35-36
- 3.3.4 单位性质方面36
- 3.4 本章小结36-38
- 第四章 新一轮改革后典型经营模式研究38-48
- 4.1 两种典型经营模式的界定38-39
- 4.1.1 泛公益林经营模式38
- 4.1.2 林投公司经营模式38-39
- 4.2 两种典型经营模式的改革措施与效果分析39-45
- 4.2.1 森林资源方面39-41
- 4.2.2 职工方面41-43
- 4.2.3 生产经营方面43-45
- 4.3 关于两类典型经营模式未来发展的讨论45-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两种典型经营模式的综合绩效评价48-66
- 5.1 国有林场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48-50
- 5.1.1 灰色关联分析法48-49
- 5.1.2 数据包络分析法49-50
- 5.2 国有林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50-55
- 5.2.1 经济效益维度51
- 5.2.2 生态效益维度51-53
- 5.2.3 组织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53
- 5.2.4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53-55
- 5.3 国有林场改革绩效的灰色关联分析55-58
- 5.3.1 数据整理55-57
- 5.3.2 分析过程与结果57-58
- 5.4 国有林场改革绩效的DEA分析58-65
- 5.4.1 DEA模型选择58-59
- 5.4.2 生态效益维度的DEA模型分析59-61
- 5.4.3 经济效益维度的DEA模型分析61-63
- 5.4.4 生态效益维度与经济效益维度的相互关联分析63-65
- 5.5 本章小结65-66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66-71
- 6.1 主要结论66-67
- 6.2 对策建议67-70
- 6.2.1 授权各省出台更切实的国有林场改革细化方案67-68
- 6.2.2 全面引入市场化手段组织森林经营和林业生产活动68
- 6.2.3 应进一步协调国有林场改革的目标一致性68-69
- 6.2.4 持续对当前两种经营发展模式进行完善69
- 6.2.5 加强对国有林场山林产权流转的控制69-70
- 6.3 创新、不足与展望70-71
- 6.3.1 研究创新点70
- 6.3.2 研究局限70
- 6.3.3 研究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旭昌;;国有林场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4年03期
2 刘佳;支玲;;我国国有林场管理及改革文献研究综述[J];中国林业经济;2013年05期
3 慕忠贤;刘忠伟;张胜富;;对本次国有林场改革的解读[J];科技创业家;2013年15期
4 冷雪蕊;谢屹;;国有林场改革问题及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3年04期
5 王志坚;万承永;;南昌市生态公益林现状与可持续经营对策[J];林业建设;2011年06期
6 铁铮;孙晓东;;绿色文化的概念、构建与发展[J];绿色中国;2011年04期
7 农夫;孙晓东;;践行科学发展 推举绿色典型——2010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活动启动[J];绿色中国;2011年03期
8 徐崇波;;基于DEA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评价研究[J];财政研究;2010年10期
9 李国栋;孙革;苏庆军;;国有林场社会劳动力重新配置途径浅析[J];农业经济;2010年09期
10 耿国彪;;杨英能 产业重建书写智慧人生[J];绿色中国;2010年12期
,本文编号:608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608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