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基于IAD框架的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2:21

  本文关键词:基于IAD框架的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保障房项目 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 IAD框架 ANP


【摘要】: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保障房的供应,“十二五”规划期间全国新开工保障房项目4013万套,完成投资61100亿元。但我国保障房供应以政府单一供应为主,政府面临财政压力大、债务高、供应效率低等问题。为了缓解政府压力,提升保障房供应效率,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保[2012]91号)、《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公共租赁住房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通知》(财综[2015]15号)等多个政策文件激励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然而,营利组织由于投资利润率低、投资回收期长、资金流动性差等原因缺乏动力参建保障房,非营利组织受到制度约束难以参与保障房供应,使得保障房供应效果仍不佳,即传统的保障房供应机制已具有不可持续性,急需引入新的机制。1AD框架致力于为资源使用者提供一套能够增强信任与合作的制度设计方案及标准,并且用来评估、改善现行的制度安排,多中心治理理论是IAD框架的基础。保障房具有准公共产品、受政策性影响较大、涉及到多个供应主体等特征,是IAD框架的适应对象之一。因此,本文应用IAD框架并基于IAD框架理论,构建政府、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作为供应中心的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体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界定我国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概念,基于IAD框架,从自然属性、社区特点和应用规则三个方面分析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外生变量,阐述保障房的供应现状。2)在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设计基于IAD框架的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明确了各供应中心的职能和责任边界,设计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行动情境,制定相应的七个规则制度,譬如,边界规则、身份规则、选择规则等,并从角色定位、行动情境、规则制度三方面分析影响供应机制的关键因素。3)定性设计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后,基于ANP法定量构建定量的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绩效评价模型。通过供应机制的关键因素分析、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确定评价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构建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绩效评价模型,并运用Super Decision软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4)运用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定量评价模型,对南京市保障房四大片区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四大片区保障房项目多中心协同供应的综合得分P=79.559分,即多中心协同供应的协同性一般。其中,一级指标中中,供应主体的协同性、多中心协同效果较差。二级指标中,供应主体的融合度、约束机制、社会效益和保障房可持续性较差。本文基于IAD框架,从自然属性、社区特点、应用规则等方面阐述我国保障房的外生变量,定性设计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定量构建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绩效评价模型,并以实证评估和改善现行的制定安排,为我国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提供新的视野。
【关键词】:保障房项目 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 IAD框架 ANP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3-18
  • 1.2.1 保障房供应机制相关研究13-16
  • 1.2.2 IAD框架相关研究16-17
  • 1.2.3 相关研究评析17-18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18
  • 1.3.1 研究目标18
  • 1.3.2 研究意义18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8-20
  • 1.4.1 研究内容18-19
  • 1.4.2 技术路线19-20
  • 1.5 本章小结20-21
  • 第2章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概念界定及外生变量分析21-33
  • 2.1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21-25
  • 2.1.1 保障房的多个供应中心及其协同供应的概念界定21-23
  • 2.1.2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内涵剖析23-25
  • 2.2 IAD框架25-27
  • 2.2.1 IAD框架概念基础25-26
  • 2.2.2 IAD框架的应用26-27
  • 2.2.3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IAD框架27
  • 2.3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外生变量27-31
  • 2.3.1 保障房自然属性27-29
  • 2.3.2 保障房社区特点29-30
  • 2.3.3 保障房应用规则30-31
  • 2.4 本章小结31-33
  • 第3章 基于IAD框架的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的设计33-53
  • 3.1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角色分析33-44
  • 3.1.1 行动者分析33-43
  • 3.1.2 角色定位43-44
  • 3.2 基于IAD框架的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行动情境分析44-48
  • 3.2.1 行动情境要素44-45
  • 3.2.2 行动情境设计45-48
  • 3.3 基于IAD框架的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规则分析48-50
  • 3.3.1 规则制定48-50
  • 3.3.2 规则组合50
  • 3.4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的关键因素分析50-52
  • 3.4.1 运作模式51
  • 3.4.2 关键因素51-52
  • 3.5 本章小结52-53
  • 第4章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的绩效评价模型53-79
  • 4.1 绩效评价的内容与原则53-54
  • 4.1.1 绩效评价的内容53
  • 4.1.2 绩效评价的原则53-54
  • 4.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54-61
  • 4.2.1 评价指标的确定54-60
  • 4.2.2 评价指标方法的确定60-61
  • 4.3 绩效评价模型61-72
  • 4.3.1 评价模型构建61-63
  •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63-67
  • 4.3.3 评价指标分析67-72
  • 4.4 评价指标评分标准及评价结果分析72-77
  • 4.4.1 评价指标评分标准分析72-76
  • 4.4.2 综合评价标准的确定76-77
  • 4.5 本章小结77-79
  • 第5章 实证研究——以南京市四大保障房片区为例79-97
  • 5.1 南京市保障房发展概况79-85
  • 5.1.1 南京市保障房供应现状79-83
  • 5.1.2 南京市四大保障房片区项目概况83-85
  • 5.2 南京市四大保障房片区多中心协同供应机制85-89
  • 5.2.1 政府在南京市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中的行为分析85-86
  • 5.2.2 营利组织在南京市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中的行为分析86-87
  • 5.2.3 南京市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行动情境87-89
  • 5.3 南京市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的绩效评价89-95
  • 5.3.1 评价指标分析及得分89-92
  • 5.3.2 项目综合得分92
  • 5.3.3 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92-95
  • 5.4 本章小结95-97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97-99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97-98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98-99
  • 致谢99-101
  • 参考文献101-107
  • 附录107-115
  • 附录1 保障房项目多中心协同供应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107-108
  • 附录2 保障房项目多中心协同供应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调查问卷108-111
  • 附录3 保障房项目多中心协同供应问卷调查111-113
  • 附录4 保障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深度访谈—以南京市四大保障房片区为例113-115
  • 作者简介11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琴清;李志强;;企业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05期

2 周建亮;练婧;;我国保障房建设的PPP模式与公众参与改进[J];价值工程;2014年32期

3 王一;;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保障性住房问题研究[J];学术探索;2014年11期

4 徐玮茜;高传胜;;多中心治理视角下保障房供给机制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高淑倩;吴桐;;中国合作建房发展状况研究——以浙江省温州市理想家苑为例[J];中国房地产;2014年16期

6 张勇;;我国保障房融资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年04期

7 李德智;汤磊;肖婵;;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建公共租赁住房的利益驱动及阻碍因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PPP) 研究专业委员会课题组;贾康;孙洁;;运用PPP机制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13期

9 王洛忠;李帆;常慧慧;;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中政府协同行为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02期

10 谢思全;鹿媛媛;李叶妍;;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现代管理科学;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923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923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3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