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的技术进化树的构建与解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专利的技术进化树的构建与解析
【摘要】:现有的技术进化研究多数是针对人工制品展开的,而技术还包涵众多底层的知识形态的元素,这些元素往往会成为技术进化树形成和演变的主导力量。由此出发,基于专利及其引用过程,借鉴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构建技术进化的可视化过程,描述技术进化树的特征,分析其与生物进化树的差异性特征。最后依照马克思的观点,对技术进化树演化发展的动力进行分析,认为发明人是技术进化的主要动力,个体选择决定了技术进化的路径和方向。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关键词】: 专利文献 技术进化树 技术“縻母”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础性专利的形成机理与培育机制研究”(13CGL019)
【分类号】:G306
【正文快照】: 一、引言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不久,马克思就呼吁写一部以进化论学说为参照的技术史评注[1]。齐曼等在《技术创新进化论》中指出,“技术创新是一种进化过程”[2],将遗传、变异、选择、适应等概念植入到技术演化研究当中。为便于将生物进化与技术进化进行更好地对应,齐曼引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前;;机体哲学论纲[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杨中楷;刘则渊;梁永霞;;试论基础专利——以汤斯和肖洛的激光专利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9年05期
3 毛荐其;;产品研发微观过程研究进展—一个技术演变的视角[J];科研管理;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庞杰;知识流动理论框架下的科学前沿与技术前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岗;;理解“技术实践”——基于科学、技术的划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贺长元;;开发全民创意: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定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贺长元;;发明实施:创造过程的延续扩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4 郑伟红,郑卫丽;对技术选择因素的反思——评乔治·巴萨拉的技术发展和技术选择思想[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5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金春兰;;《三字经》《千字文》中蕴含的技术类知识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罗军;;基于类比分析的强势产品进化及其效应[J];包装工程;2011年18期
8 程功;;技术——伦理悖论的形成及其控制研究[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孔成思;;文化视野下乔布斯技术创新探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10 金春兰;;《幼学琼林》中有关技术教育内容探析[J];成人教育;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艳杰;王睿;;作为一种文化选择的技术创新[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周燕;;基于技术客体二重性的技术问题分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黄伯尧;;军事技术创新效果评判的不确定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罗玲玲;;创意产业兴起的条件及其思考[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方华基;许为民;;工程伦理的STS考察:从个体伦理走向共同体伦理[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7 蔡乾和;;生物学隐喻引入工程哲学研究的合理性[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8 王丽;;技术中的符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朱敏;;从技术进化视角看会聚技术的发展[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10 路甬祥;;百年技术创新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大会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跃;企业能力与新兴技术共生演化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段海龙;京绥铁路研究(1905-1937)[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池;中国国有企业权利委托代理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赵洪武;技与道—中国传统技术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王顺生;粮食生命线工程系统构造与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王英姿;“源”文化影响下潮汕小城镇空间集约规划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建明;军事技术创新风险论[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胡承波;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鲁铭;区域技术创新的区位约束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曹旭光;青岛一汽新产品开发流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丽妹;山寨文化与技术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李永刚;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的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赵艳花;通用技术课程虚拟实验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丹;STS视域下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7 杨嘉利;历史时期陕西水井技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培军;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秦艳艳;技术预见何以可能[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欧阳洋;中日韩贸易竞争优势再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王正志;;硅系太阳电池表面钝化技术比较[J];半导体技术;2006年07期
2 赵波;李清山;张宁;陈达;郑学刚;;ZnO/PS异质结的光学和电学性质[J];半导体学报;2006年07期
3 任智军;朱东华;荆雷;;太阳能电池专利分析方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王凤岐;;柔性太阳能电池专利技术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09年06期
5 邓艳,郑善伟,雷家殨;国外技术整合研究的进展情况[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6 姜春华;胡宇宁;万发荣;龙毅;;染料敏化纳米晶体TiO_2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结构[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6年05期
7 宋艳;银路;;新兴技术的物种特性及形成路径研究[J];管理学报;2007年02期
8 刘则渊;陈悦;;新巴斯德象限:高科技政策的新范式[J];管理学报;2007年03期
9 胡小峰;;基于MATLAB的企业产品研发关键线路分析[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6年04期
10 蔡晓妍;戴冠中;杨黎斌;;谱聚类算法综述[J];计算机科学;2008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燕;硅基太阳能电池陷光材料及陷光结构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振;太阳能产业的专利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明;黄维义;张为宇;周学光;;奶牛附红细胞体16SrRNA基因的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进化树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黎;小小蚂蚁也务农[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建伏;基于DNA序列的进化树构建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永军;两种新的基于距离构建进化树的方法[D];湘潭大学;2012年
2 于季芝;基于距离的进化树构建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徐立业;多叉进化树构建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4 沈路明;利用进化树研究基因序列的进化[D];广西大学;2014年
5 廖丽娇;基于层次聚类的进化树构建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周新媛;基于离散度量的进化树构建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邢林林;进化树构建算法的研究与改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高凯;NJ进化树构建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9 郭珈辰;基于图形表示的DNA相似性分析及进化树构建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柳菁筠;生物序列进化树的构建[D];海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00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000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