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强化理论在隐性知识转化中的激励价值阐释
本文关键词:斯金纳强化理论在隐性知识转化中的激励价值阐释
更多相关文章: 斯金纳强化理论 隐性知识 转化 正强化 负强化 激励价值
【摘要】:隐性知识转化正成为知识管理和知识转化研究的焦点,核心目标是实现对隐性知识转化的激励。现有的研究局限于目标激励、期望激励、需求激励、公平激励等内容型激励和过程型激励的实施,忽视了强化型激励在隐性知识转化中的作用。斯金纳强化激励理论为隐性知识转化的深化构建了新的平台。正向正强化激励、负向正强化激励、负向负强化激励、正向负强化激励对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内隐化均存在着现实性的激励作用。这些激励路径的微观阐释开辟了隐性知识转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斯金纳强化理论 隐性知识 转化 正强化 负强化 激励价值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复杂系统视角的我国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微观机制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12YJA630188
【分类号】:G302
【正文快照】: 1隐性知识转化的内涵与价值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对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促进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变革。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本是知识资本,而不是实物资本。舒尔茨曾说,劳动、土地、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在资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齐武;徐燕雯;;金融危机下房地产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12期
2 谢彤;弋亚群;;信息技术在企业知识创造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6年03期
3 刘开春;;知识管理在核电技术转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东方电气评论;2011年01期
4 肖洪钧,时延芳;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发展对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王蕾;张敏;李志平;;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个人知识管理应用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34期
6 薛敏芝;;知识传播与广告教育的多重架构——西方广告社会组织及其作用的考察[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0年03期
7 芮明杰,陈娟;模块化原理对知识创新的作用及相关管理策略分析——以电脑设计为例[J];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8 齐善鸿;曹振杰;;道本管理论:中西方管理哲学融和的视角[J];管理学报;2009年10期
9 杨永杰;;自我管理思想的演进[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江文年;论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的系统复杂性[J];广东通信技术;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国俊;汪志华;;基于智力资本的创业投资项目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3:科研和创新绩效管理(Ⅱ)[C];2014年
2 李经路;;智力资本意蕴:认知派与行为派的论争[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邬展霞;郑婕;程慧;;市场开放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与业绩驱动问题研究——以中国会计服务市场为例[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秀娟;组织学习文化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徐鸭江;企业投资策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陈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创新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王汇群;企业经营能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刘光岭;影响企业核心能力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陈娟;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构造与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何庆明;基于智力资本管理的企业战略并购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张骥;母子公司网络横向联系及管理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熊德勇;基于知识发酵的组织核心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瑛;长安汽车公司知识管理体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一杰;企业持续创新过程的金融风险动态识别与应对措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瑞珏;知识地图构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范静芬;我国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流失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秀权;知识服务企业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陈佳;企业隐性知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飞;基于人才素质测评的管理者内隐知识结构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8 周婕;案例研究:TCL研究院A项目组创新激励[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素军;认知心理学机理下的个体知识整合与创新[D];郑州大学;2011年
10 徐豪;品牌生态系统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47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04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