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科研不端行为的防范与治理

发布时间:2017-10-21 18:34

  本文关键词:科研不端行为的防范与治理


  更多相关文章: 科研不端 防范 治理


【摘要】:大科学时代的来临,不仅带来了科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同时带来一系列问题。近二十年来,学术界频频曝出科研不端行为,其中有在校研究生、老师、教授甚至德高望重的院士。科研不端行为的出现,不但危害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反思科研不端行为。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个案分析的方法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将该行为定义为一种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包括伪造、篡改、剽窃等行为在内的违背科研道德的行为。按照科研活动过程的一般形式,分别从申请立项、实施科研、评价成果和公开发表分阶段介绍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类型进行归类;主要从人们对科学复杂性认识的偏差、科研工作者道德修养不足、急功近利的社会大环境和科技政策的处罚、监管力度不足等四方面分析了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 在明晰了造成科研不端行为原因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在监管控制、政策制定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防范和治理科研不端行为的措施。只有同时从完善科研体制和加强道德教育这两方面入手,加之对增大科研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治理科研不端行为。
【关键词】:科研不端 防范 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3
  • 1.1 问题的提出8
  • 1.2 研究的意义8-9
  • 1.3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9-12
  • 1.3.1 国内研究现状9-10
  • 1.3.2 国外研究状况10-11
  • 1.3.3 研究现状述评11-12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2-13
  • 1.4.1 研究方法12
  • 1.4.2 创新点12-13
  • 2 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13-19
  • 2.1 科研不端行为的具体含义13-16
  • 2.1.1 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语义分析13-14
  • 2.1.2 国内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14-15
  • 2.1.3 国外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15-16
  • 2.2 科研不端行为过程的分类16-19
  • 2.2.1 申请项目阶段的不端行为16-17
  • 2.2.2 项目实施阶段的不端行为17
  • 2.2.3 评价成果阶段的不端行为17-18
  • 2.2.4 发表成果阶段的不端行为18-19
  • 3 科研不端行为的形成原因19-28
  • 3.1 科研人员对科学认识存在偏差19-20
  • 3.2 科研人员的道德修养有待提高20-21
  • 3.3 科研人员受社会环境影响原因21-23
  • 3.3.1 学校环境的原因21-22
  • 3.3.2 历史环境的原因22-23
  • 3.3.3 媒体环境的原因23
  • 3.4 科研人员受科技政策影响原因23-28
  • 3.4.1 偏数量化的评估政策23-24
  • 3.4.2 有待完善的评议政策24-25
  • 3.4.3 欠缺效力的监督机构25
  • 3.4.4 较模糊性的处罚政策25-28
  • 4 科研不端行为的防范28-36
  • 4.1 借鉴国外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经验28-32
  • 4.1.1 美国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经验28-29
  • 4.1.2 法国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经验29-30
  • 4.1.3 日本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经验30-31
  • 4.1.4 澳大利亚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经验31-32
  • 4.2 我国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具体措施32-36
  • 4.2.1 提升科研道德32-33
  • 4.2.2 改善科研环境33-34
  • 4.2.3 完善科技政策34-36
  • 5 科研不端行为的治理36-40
  • 5.1 建立科研诚信的档案制度36-37
  • 5.1.1 建立诚信档案的管理机构36-37
  • 5.1.2 设立公开可查的奖罚机制37
  • 5.2 加大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37-40
  • 5.2.1 加大现有法律条款的惩罚力度37
  • 5.2.2 提高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罚成本37-38
  • 5.2.3 增加科研不端行为的刑事处罚38-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4-45
  • 致谢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9年23期

2 刘剑辉;吴起军;潘武东;;学术造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年02期

4 袁建湘;;科技奖励中的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7期

5 盛华根;;科学不端行为控制程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7期

6 郑友德;美国对科学家越轨行为的防范及其措施[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6年06期

7 王阳;王希艳;;论美国科学不端行为定义演变的几个趋向[J];科学学研究;2008年02期

8 常亚平;蒋音播;;高校学者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个人因素的数据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年06期

9 董兴佩;;学术剽窃行为犯罪化之否定论[J];科学学研究;2011年07期

10 李真真;转型中的中国科学: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诱因分析[J];科研管理;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齐芳;[N];光明日报;2006年

2 ;[N];人民日报;2006年

3 □张玮;[N];中华新闻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晴燕;论科研不端行为及其防范路径探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万聪;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新媛;论我国科研不端行为的原因及对策[D];重庆大学;2011年

3 熊欣;科技工作者学术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4 徐若菲;科技社团发展现状与改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5 张镧;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规制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董正华;学术不端行为研究及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于斌;科学伦理的形上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74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074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a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