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等级划分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专利等级划分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专利等级 产品技术成熟度 TRIZ 专利分析 专利指标
【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究底是产品的竞争,所以说预测当前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下一代产品的研究方向,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技术成熟度预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方法是由前苏联G.S. Altshuller教授提出的基于TRIZ理论的预测方法。他利用专利数量、专利等级和弥补缺陷专利数量三项指标作为专利考察模式,同时将技术生命周期分为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退出期等四个阶段。 然而在前面提到的三个指标当中,在判断专利等级的时候,Altshuller引入许多标准:(a)什么种类的知识才能够形成发明;(b)是否有任何冲突通过发明解决了;(c)需要反复尝试的次数。然而从专利中提取这些内容,对于标准(a)和(c)来说是相当主观的。其次,各种网络出版物,杂志文章和书籍提供了对于Altshuller的5级等级划分提供了不同的解释,彼此之间区别很大,但是也没有明确的解释不同为什么会存在。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对技术和非技术领域的专利来进行五级分类。引进新的标准来区分专利的等级,以减少Altshuller的分级标准的混乱。避免了使用非常主观的标准,如:创新程度、已解决的冲突数量、反复尝试次数等。 通过分析专利技术,对应于新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专利指标体系,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划分专利等级。应用了层次分析方法对专利指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将等级划分问题按照总目标、准则层、方案层的顺序分解为了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方法,求的每层次的每个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即获得各指标的权重。 最后应用新的方法对美国电冰箱的专利进行了等级划分,与原有的等级分类方法所得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并预测了其技术成熟度。
【关键词】:专利等级 产品技术成熟度 TRIZ 专利分析 专利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O225;G3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2-1 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方法研究现状9
- 1-2-2 专利等级划分方法研究现状9-11
- 1-2-3 专利等级划的其他方法11-12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12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12-14
- 第二章 TRIZ 理论相关介绍14-20
- §2-1 TRIZ 理论简介14-15
- §2-2 技术生命周期15-17
- §2-3 TRIZ 中的S-曲线及技术成熟度预测17-20
- 2-3-1 分段S-曲线17
- 2-3-2 技术成熟度预测17-20
- 第三章 专利信息分析20-29
- §3-1 专利等级的重要性20-24
- 3-1-1 专利及其性质20
- 3-1-2 专利等级的重要作用20-21
- 3-1-3 专利等级与技术进化21-22
- 3-1-4 最初Altshuller 的发明五级分类22-23
- 3-1-5 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的五级分类标准23-24
- §3-2 专利和专利文献24-25
- §3-3 专利指标体系25-29
- 3-3-1 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25
- 3-3-2 专利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25-26
- 3-3-3 指标设置与解释26-29
- 第四章 AHP 层次分析法29-39
- §4-1 AHP 的基本程序29-33
- §4-2 专利的层次分析33-39
- 4-2-1 一级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33-34
- 4-2-2 二级指标组合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34-37
- 4-2-3 指标项组合权重表37
- 4-2-4 指标项本身大小37-39
- 第五章 专利等级划分实例分析39-46
- §5-1 电冰箱技术介绍39-41
- 5-1-1 电冰箱的诞生和发展39-40
- 5-1-2 电冰箱的分类40-41
- §5-2 电冰箱专利等级划分41-45
- 5-2-1 检索和筛选专利41
- 5-2-2 专利的分级41-44
- 5-2-3 电冰箱技术的成熟度预测44-45
- §5-3 结果讨论45-46
- 第六章 结束语46-47
- §6-1 论文总结46
- §6-2 未来工作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欣;;基于TRIZ理论中39矛盾矩阵与40创新原则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09年05期
2 李秀娟;;专利价值评估的影响因子[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05期
3 朱毅麟;;开展航天技术成熟度研究[J];航天工业管理;2008年05期
4 郭晓燕;鲍晓萍;易旺民;孙刚;;总装工艺成熟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9年06期
5 刘玉琴;汪雪锋;雷孝平;;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专利质量评价与实证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33期
6 王辉;邵贝恩;;用SOA和BPM组合架构实时企业[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6期
7 冷崇杰;项辉宇;闫晓玲;;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结构创新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0年08期
8 陈旭玲;楼佩煌;;基于专利分析的技术预测与创新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9年05期
9 王丽芳;蒋国瑞;黄梯云;;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技术成熟度预测[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10 王秀红;周九常;;TRIZ原理在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换高;基于专利分析的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技术及其软件开发[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2 曹国忠;基于TRIZ的效应研究及其软件实现[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3 冯青;基于专利分析的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技术及其工具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孙璐;医药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综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黎江;基于专利文献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8年
6 李飞;基于内容挖掘的专利信息分析的方法体系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姚振农;产品专利自动分类方法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8 刘晨;专利信息获取与分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81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08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