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基于专利分析的产业共性技术识别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21:25

  本文关键词:基于专利分析的产业共性技术识别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共性技术 技术基础性 技术应用范围 技术经济价值 专利策略矩阵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对新技术的需求不断提升。共性技术作为技术创新链条中的基础,其研发工作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尽管各国目前将支持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作为科技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并通过相关科技计划加以落实,但是长期以来对于产业共性技术却缺乏统一的界定以及合适的选择方法,这不仅会影响国家有限的科技资源的分配,而且还会制约着国家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界定以及识别共性技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基于专利文献技术信息丰富、格式标准、数据易得等优点,文中整合多种专利信息分析方法,构建共性技术识别框架,,对产业共性技术进行识别。首先,对共性技术进行定义,认为共性技术是整个产业中的基础性技术之一,能够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并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一类技术。然后,依据共性技术的三个特征,逐级对其进行识别,包括:利用德温特手工代码共现以及文献摘要关键词共现的方法,识别出该产业中能够表征基础属性技术的德温特手工代码以及关键词,并据此确定出目标产业中具有基础属性的技术;接着,对于已筛选出的基础技术,利用专利引文分析对其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据此技术演化过程以及专利权人涉及领域的改变,判断其是否已实现或是将在多个领域进行应用,进而确定其是否具有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对于应用广泛的基础性技术,再利用技术生命周期图以及有价值专利家族数量分析图,对其是否具有经济价值进行评估,我们认为具有基础特性的、应用范围广的、有价值的技术就是目标产业中的共性技术。最后,依据基于改进的波士顿矩阵的专利策略矩阵对行业内重要企业进行分析,并据此为政府制定共性技术发展战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中以锂离子产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构建的产业共性技术识别框架,识别出磷酸铁锂电池正极制备技术是锂离子产业中的共性技术之一,较好的验证了框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为共性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共性技术 技术基础性 技术应用范围 技术经济价值 专利策略矩阵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306;F273.1;F426.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共性技术理论研究11-13
  • 1.2.2 共性技术测度研究13-14
  • 1.2.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14
  • 1.3 主要研究工作14-16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研究思路和框架14-16
  • 1.3.3 研究方法16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16-17
  • 第2章 专利信息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17-23
  • 2.1 专利文献的特点及应用17-18
  • 2.1.1 专利文献的特点17
  • 2.1.2 专利文献的作用17-18
  • 2.2 专利信息分析的方法和应用18-22
  • 2.2.1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研究18-19
  • 2.2.2 专利分析方法在技术特性识别方面的应用19-21
  • 2.2.3 专利分析方法在专利战略制定方面的研究21-22
  • 2.3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基于专利分析的共性技术识别体系研究23-35
  • 3.1 基于专利分析的共性技术识别框架研究23-25
  • 3.1.1 共性技术定义及特点23
  • 3.1.2 共性技术识别框架23-25
  • 3.2 基于专利分析的共性技术基础性识别研究25-27
  • 3.2.1 德温特手工代码及关键词25-26
  • 3.2.2 识别基础性技术26-27
  • 3.3 基于专利分析的共性技术应用领域识别研究27-28
  • 3.3.1 基于专利引用的技术轨道绘制方法研究27-28
  • 3.3.2 识别技术应用领域改变28
  • 3.4 基于专利分析的共性技术经济价值识别研究28-31
  • 3.4.1 技术生命周期研究28-29
  • 3.4.2 同族专利价值29-30
  • 3.4.3 识别技术经济价值研究30-31
  • 3.5 基于改进的波士顿矩阵的专利战略研究31-33
  • 3.5.1 波士顿矩阵31-32
  • 3.5.2 专利战略矩阵的构建32-33
  • 3.6 本章小结33-35
  • 第4章 锂离子电池产业共性技术识别实证研究35-53
  • 4.1 锂离子电池产业介绍35-36
  • 4.2 专利数据来源和检索方案36-37
  • 4.2.1 专利数据来源36
  • 4.2.2 专利检索方案36-37
  • 4.3 基于专利分析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共性技术识别37-51
  • 4.3.1 基于专利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基础技术识别37-42
  • 4.3.2 基于专利的锂离子电池产业技术应用范围识别42-47
  • 4.3.3 基于专利的锂离子电池产业技术经济价值识别47-48
  • 4.3.4 基于专利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重点企业专利策略研究48-51
  • 4.4 本章小结51-53
  • 结论与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林;鲁耀斌;张金隆;任锦鸾;吕永波;;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复杂性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9期

2 孙福全;李纪珍;顾淑林;陈浩;彭春燕;万劲波;;如何促进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J];中国科技论坛;2006年05期

3 关韶峰;田新民;康力;;产业共性技术组织与开发的实施方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1期

4 何卫平;马亮;;企业联盟-基础性产业共性技术的有效供给形式[J];商场现代化;2008年18期

5 伊彤;;对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的战略思考[J];太原科技;2009年01期

6 蓝玲;胡炜;易法敏;;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升级[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7 黄鲁成;宗U

本文编号:1095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095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e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