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非智力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3:35

  本文关键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非智力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非智力因素 科技工作者


【摘要】:科学研究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通往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领奖台更是异常艰辛。也许获奖者在其研究领域拥有超凡的才能,但是在面对枯燥、繁琐甚至是需要奉献整个生命的研究工作时,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们身上所闪现的如动机、兴趣、意志力、勤奋、爱国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成为他们进行科学活动的不竭源泉和动因。 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就没有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的成功。本文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以及获奖演讲录的研究,结合获奖者的具体实例,对其在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探析得出:动机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兴趣是获奖者保持长久科研热情的推动力;顽强的意志力是获奖者创造科学奇迹的“精神能源”;良好的性格品质是获奖者取得科研突破的必要因素;丰富的情绪和情感是获奖者提高科学创造效率的“催化剂”。这些体现着诺贝尔奖精神的非智力因素不仅有助于我国实现诺贝尔奖的零突破,而且也有助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关键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非智力因素 科技工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9
  • 1.1 选题背景9-11
  • 1.2 研究现状11-15
  • 1.2.1 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研究现状11-14
  • 1.2.2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研究现状14-15
  • 1.2.3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现状15
  • 1.3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15-17
  • 1.3.1 研究意义15-17
  • 1.3.2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7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7-19
  • 1.4.1 研究思路17-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2 非智力因素概述19-25
  • 2.1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概念界定19
  • 2.2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19-21
  • 2.2.1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区别19-20
  • 2.2.2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联系20-21
  • 2.3 非智力因素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必要性21-25
  • 2.3.1 动力功能——激活科学创造力22
  • 2.3.2 引导功能——引导科学研究从动机走向目的22-23
  • 2.3.3 维持功能——激励科学研究持久地进行23
  • 2.3.4 强化功能——克服消极心里成分,产生积极心理状态23
  • 2.3.5 弥补功能——补偿个体智力存在的弱点23-25
  • 3 非智力因素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科学活动中的作用25-57
  • 3.1 动机——打开科学研究大门的钥匙25-27
  • 3.2 兴趣——保持长久科研热情的推动力27-31
  • 3.2.1 兴趣广度——为获奖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有力保障28-29
  • 3.2.2 兴趣深度——促使科学思维和科学想象深度发展29
  • 3.2.3 兴趣稳定性——保持获奖者专一而持续地进行科学研究29-30
  • 3.2.4 兴趣效能——锲而不舍地为实现创造目标而奋斗30-31
  • 3.3 顽强的意志力——创造科学奇迹的“精神能源”31-35
  • 3.3.1 意志自觉性——提高创造目标的意志顽强性32
  • 3.3.2 意志果断性——抓住科学研究中的机遇32-33
  • 3.3.3 意志顽强性——克服一切困难,完成既定目标33-34
  • 3.3.4 意志自制力——克服科学研究中的不安因素34-35
  • 3.4 良好性格品质——取得科研突破的必要因素35-40
  • 3.4.1 追求真理让获奖者坚定不移地进行科学研究36-37
  • 3.4.2 勤奋——唤醒隐藏在体内的天赋37
  • 3.4.3 自省和自我批评——敢于推翻自己,才能收获丰硕37-39
  • 3.4.4 正确的荣誉观——激发获奖者攀登新的科学高峰39-40
  • 3.5 丰富的情绪和情感——提高科学创造效率的催化剂40-57
  • 3.5.1 理想的情绪——保持科学研究稳步、快速地进行40-43
  • 3.5.2 情感——科学研究成功的催化剂43-57
  • 4 我国科技工作者非智力因素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57-65
  • 4.1 原因57-63
  • 4.1.1 文化方面的影响57-58
  • 4.1.2 教育方面的影响58-61
  • 4.1.3 社会方面的影响61-63
  • 4.2 对策63-65
  • 4.2.1 突破传统教育桎梏,全面发展身心63
  • 4.2.2 建立纯净的学术环境,摒弃功利化思想的腐蚀63
  • 4.2.3 树立正确世界观,重塑科学精神63-65
  • 5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70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0-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周,曹玲飞,汪明朴;试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非智力因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王国领;赵兴太;;科学精神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左丹;创造与非智力因素(一)[J];北京教育;1994年11期

4 陶新珍;;论科学创新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3期

5 翁华强,郭凤典;对沃森和克里克获诺贝尔奖原因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S1期

6 蔡国梁,李玉秀;关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哲学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3期

7 戴建平;李约瑟、李约瑟问题与《中国科学技术史》[J];科技与经济;2003年01期

8 徐达;论科技工作者的献身精神[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9 张文涛;张君;马振吉;;国内外非智力因素研究现状比较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年04期

10 倪静安;百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素质对我们的启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仪垂杰;[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迎春;非智力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段志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崔亮;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丽清;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慧敏;从情感因素看形象思维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D];东华大学;2006年

4 葛维东;基于诺贝尔科学奖的原始技术创新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王晓旭;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统计与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刘美蓉;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探索及培养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欣;由中国诺贝尔情结引发的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周叶露;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03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103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9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