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21:14
本文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影响研究
【摘要】:在知识竞争日益激烈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主要标志,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产业层面的体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互动影响的关系。本文将主要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影响机制方面进行研究,为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章首先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了综述,在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创新型城市的概念内涵有了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两者的互动影响机制和作用,即创新型城市能够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各种物质基础、人才资源、政策、制度及环境方面的保障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还带动了城市知识、技术、制度和环境创新能力的提升,两者影响作用显著,相辅相成。然后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创新型城市因果回路图,并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作用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机制进行进一步分析,文章认为在加强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和改善创新环境方面是其不同于一般的特殊作用机制。接着借助建立起来的系统流图,以合肥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科技投入、企业研发投入、教育投入以及产学研联系程度等变量的变化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影响(以GDP和专利授权量作为输出变量)。最后,,根据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的结果,结合合肥市现状,给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创新型城市 系统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6.44;G322.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致谢8-13
- 第一章 绪论13-17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论文写作的意义14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4-15
- 1.3.1 研究思路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15-17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17-30
- 2.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综述17-21
- 2.1.1 国内外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现状17-19
- 2.1.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19-20
- 2.1.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20-21
- 2.2 创新型城市相关理论综述21-25
- 2.2.1 创新型城市的概念及内涵21-23
- 2.2.2 创新型城市的动力机制23
- 2.2.3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体系23-24
- 2.2.4 创新型城市创新系统24-25
- 2.3 产业集群发展与城市建设相关理论综述25-27
- 2.4 系统动力学工具相关理论综述27-30
- 2.4.1 系统动力学概念及应用27-28
- 2.4.2 系统动力学基本工具28-30
- 第三章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30-41
- 3.1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作用分析30-33
- 3.1.1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要素及其关系分析30-32
- 3.1.2 创新型城市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条件32-33
- 3.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作用分析33-38
- 3.2.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33-35
- 3.2.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35-37
- 3.2.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37-38
- 3.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目标与功能关联38-41
- 第四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影响路径模型构建41-50
- 4.1 系统动力学应用的可行性分析41
- 4.1.1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41
- 4.1.2 系统动力学在本研究的应用可行性41
- 4.2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41-46
- 4.2.1 模型构建的说明41-42
- 4.2.2 因果回路图构建42-46
- 4.2.3 流图构建46
- 4.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影响路径分析46-50
- 4.3.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的一般作用机制47-48
- 4.3.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的特殊作用机制48-50
- 第五章 基于合肥的实证分析50-72
- 5.1 合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现状50-51
- 5.2 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51-55
- 5.2.1 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取得的成绩51-54
- 5.2.2 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54-55
- 5.3 基于合肥的模型说明55-59
- 5.3.1 模型的变量选择与公式设计55-57
- 5.3.2 模型检验57-59
- 5.4 仿真模拟及结果分析59-66
- 5.4.1 政府科技投入的仿真模拟59-61
- 5.4.2 企业研发投入的仿真模拟61-62
- 5.4.3 政府教育投入的仿真模拟62-63
- 5.4.4 产学研联系的仿真模拟63-64
- 5.4.5 结果分析64-66
- 5.5 对策建议66-72
- 5.5.1 政府作为67-70
- 5.5.2 企业作为70-72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72-74
- 6.1 结论72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7-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茂余;于丽英;;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创新机制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13期
2 丁益喜;小城镇建设与“集群经济”发展[J];长江建设;2003年02期
3 赵涛,牛旭东,艾宏图;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分析与建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葛海鹰,丁永健,兆文军;产业集群培育与城市功能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洪佩军,陈思根,张列平;企业过程改进成败原因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系统工程;1999年02期
6 梁小萌;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及区域协调——入世后我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J];改革与战略;2000年05期
7 郑春芳,吕春成;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制度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3期
8 陶琳;;略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J];发展;2010年01期
9 周丽群;陈志勇;;实施产业集群促进战略 提升福建城市综合创新能力[J];福建理论学习;2004年02期
10 金祥荣,朱希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一个历史与理论视角的考察[J];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本文编号:1123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12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