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基于2002—2012年期刊文献分析
本文关键词:国内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基于2002—2012年期刊文献分析
【摘要】:以CSSCI(2012—2013年)来源期刊目录公布的29种管理类期刊等发表的关于"产学研合作"的论文为分析对象,对国内近十年产学研合作研究脉络进行分析,梳理出国内学者重点在合作模式、问题与对策、保障、各方博弈、绩效、知识管理、合作网络、支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状况,指出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管理部;
【关键词】: 产学研 脉络 综述 文献分析
【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军民融合发展创新机制研究”(13D210) 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陕西军民融合发展关键问题研究”(2013KRM02-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基于云计算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研究”(2012GJY19)
【分类号】:G322;G353.1
【正文快照】: 目前关于产学研合作没有权威定义,一般学者认为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在各自不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模式和机制联合进而谋求共同发展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经济教育一体化的必然结果[1]。1992年我国启动“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使得产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千帆;方超龙;胡丹丹;;产学研合作创新路径选择的博弈分析[J];管理学报;2007年06期
2 周艳明;王秀丽;;科技中介机构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8期
3 崔旭;邢莉;;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制约因素研究——基于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4 马卫华;许治;;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与特点[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23期
5 杨久香;罗东坤;;产学研合作的思想基础和演变趋势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24期
6 王浩;梁耀明;;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1期
7 周静珍,万玉刚,高静;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3期
8 曹静;范德成;唐小旭;;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7期
9 卢仁山;;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7期
10 董彪;王玉冬;;基于Nash模型的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方法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林;刘俊浩;;关于农业机械创新组织模式的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24期
2 徐向艺;任荣;;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企业间合作创新的比较研究[J];比较管理;2011年01期
3 王季;吴啸川;;北控磁浮产学研结合的新兴模式及其启示[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潘旭明;;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模式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5 吴健辉;黄志坚;贾仁安;;校企合作的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23期
6 岳贤平;李廉水;;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7 纪文刚;刘建东;戴波;王红梅;张立新;魏文渊;于静;;卓越计划校企联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8 胡莹;;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12期
9 尉建文;;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宋丽娜;;中加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对接状况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立峰;李兆友;江山;;产学研合作对推动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作用及对策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2 李宇;;嵌入大学科技园的紧密型产学研结合机制及其区域创新驱动模式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越;费艳颖;;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模式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卢山;罗长坤;;校企科技合作模式研究进展概述[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孙建辉;;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过程分析[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基于学术交流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陈雄辉;;基于学术交流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研究[C];2009年
7 陈傲;柳卸林;吕萍;;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8 温新民;;加强创新网络中技术共同体的建设[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温兴琦;;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武汉市的启示[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季;郭媛媛;;第三十七章 中国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探究——以北控磁浮为例[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洪亮;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何满辉;基于网络集市的虚拟企业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唐宇;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创新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方国威;政府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中的角色与对策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7 林建明;转型期地方政府扶持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刘消寒;企业文化、企业创新动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书林;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影;研发联盟中企业间博弈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丽丽;哈尔滨六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安沛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汪之明;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全伟;后发企业技术链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孟立春;湖南省高等教育对本省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珍;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郝骞;校企合作伙伴选择的指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石俊娜;集群企业域内外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的关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廿庆,卞修凡;新形势下发展高校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顾伟忠;刘兰;;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岳贤平;李廉水;;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4 赵渊;朱苏飞;;产学研合作中的大学定位和角色主体关系初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张梓英;高职学院信息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机制探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刘宏岩;;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嵇忆虹,倪锋,王宏,赵孝芬;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与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8 李风;产学研合作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问题[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罗炜,唐元虎;大学-企业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2年01期
10 黄胜杰,张毅;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及其网络特性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冯庆斌;基于群落生态学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王立生;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对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刘磊磊;基于竞合互动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及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诗洋;产学研合作中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2 黄泽霞;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于明政;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35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13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