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脆弱性内涵、评价与调控——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科技脆弱性内涵、评价与调控——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
【摘要】:把脆弱性研究范式引入科技评价领域,在分析科技脆弱性内涵基础上,从敏感性和恢复性两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法对2000—2014年山东省科技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如下结论:敏感性保持在较低水平且变化趋势不明显;恢复性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脆弱性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演变过程,以降低为主导趋势,科技系统遭受的不利影响和损害可能性较低。根据科技系统自身特点,从降低科技敏感性和提高科技恢复性两方面提出调控措施。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太原师范学院管理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供需要素视角下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可持续性评估与空间均衡研究”(41571525),“晋西北城镇化农民非农可持续生计与土地流转”(41271143)
【分类号】:G322.7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我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成为发展的基点,并且创新发展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与关键动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手段[1-2]。科技评价是科技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于促进科技事业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秋莉;董晓峰;刘春雨;;敦煌市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3期
2 程巧贞;陈晓玲;朱凤凤;朱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3 王生云;;水资源脆弱性测度技术述评[J];生态经济;2014年02期
4 王乃举;周涛发;黄翔;;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5 陈晓;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脆弱性评价[J];生态经济;2007年10期
6 史兴民;韩申山;安鹏飞;郭晓鸽;;中西部典型资源型城市环境脆弱性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6期
7 刘晓光;李光辉;张慧坚;方佳;;海南省主要热带作物灾害脆弱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天然橡胶种植业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8 沈彦;刘明亮;石丹丹;;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恢复与重建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6期
9 张士昌;周伟杰;;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矿山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04期
10 郑春东;;企业品牌的脆弱性及其评价方法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燕雄;刘松涛;周振祥;;河北省海岸系统脆弱性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鹤;张平宇;;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红旗;都莎莎;;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综述[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4 刘平;;我国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李春艳;邓玉林;王玉宽;郭朝霞;刘武林;;江河源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生态保护[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6 邓永旺;;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重庆市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分布研究[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赵德君;刘正平;熊启华;;江汉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A];湖北省地质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8 郝璐;王静爱;史培军;范一大;;草地畜牧业雪灾脆弱性评价——以内蒙古牧区为例[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毛怀新;任小荣;周立辉;李岩;;陇东区域地下水水质分析及脆弱性评价[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10 冯振环;王莉娜;冯领香;;京津冀都市圈脆弱性水平差异的致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王震 通讯员 李晓虎;国网甘肃电力开展安全风险和脆弱性评价[N];国家电网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孟宪萌;基于过程模拟的越流区承压含水层脆弱性评价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王治平;高勘探开发油区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3 乔青;川滇农牧交错带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谢霞;艾比湖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价遥感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刘铁冬;四川省杂谷脑河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赵乾坤;山西省水土保持功能分区及生态脆弱性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禹东;岩溶山地系统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应用对比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余汇洋;公司治理结构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3 马冬梅;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4 刘培森;金融依赖型产业脆弱性的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王莉娜;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脆弱性评价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6 李玮;中国石油脆弱性的评价及政策建议[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景;基于风险理论评价输电网的脆弱性及防范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8 李凤;基于支持向量机的CO_2驱输油管道脆弱性评价研究[D];重庆科技学院;2016年
9 高翔;煤矿应急管理脆弱性评价及策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许兵;核素U(Ⅵ)对铀尾矿库区地下水环境污染脆弱性评价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54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15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