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把科学传播纳入科研评价的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5 23:05

  本文关键词:把科学传播纳入科研评价的相关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研评价 科普 科学传播


【摘要】:传统上科研评价看重的往往是论文和著作的数量、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等可以量化的指标,科研人员从事科学传播工作并没有被纳入到考核体系中,而随着科研与科普结合的趋势不断加强,在科研评价中将科学传播作为一个指标纳入进来存在着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文献等方式分析在科研评价中纳入科学传播的相关问题,包括科研评价的现状,科学传播工作作为科研工作的有益补充和延展,在科研评价中纳入科学传播指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最后,提出了如何促进科研与科学传播的有机结合,并推动科学传播作为科研评价指标之一的措施。
【作者单位】: 中国科普研究所媒体科技传播研究室;
【分类号】:G311
【正文快照】: 1引言科研评价是是通过对体现科研绩效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判断,以进行科学决策、实现有效管理、达到科研目标的一个管理过程[1]。在科研评价过程中,不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把注意力集中于在SCI,EI,CSSCI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的论文的数量、撰写的著作的数量、申请到的科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翟杰全,杨志坚;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刘恩允;高校科研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叶良均;;完善我国科研评价机制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6期

4 石顺科;;英文“科普”称谓探识[J];科普研究;2007年02期

5 朱效民;谈谈科学家的科普责任[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年03期

6 张香平;刘萱;梁琦;;国家创新体系中科学传播与普及的政策设置及路径选择——英国研究理事会的科学传播政策与实践的案例研究[J];科普研究;2012年01期

7 朱虹凌;;高校科研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周光召;;中国科普事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科学;2001年01期

9 袁汝兵;王彦峰;郭昱;;我国科研与科普结合的政策现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路;吉晓芹;姜爱兰;沙建国;;农业科技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1期

2 周红莉;;传媒报道中的科学与迷信之我见[J];今传媒;2010年11期

3 刘成璐;尹章池;;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今传媒;2012年04期

4 王洪鹏;;谈科技馆中喷水鱼洗展览的背景信息[J];博物馆研究;2011年01期

5 胡仙萍;戴剑;;试析科普在科技与道德互动中的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童雯婷;;国家科技传播能力评估模型[J];成功(教育);2007年06期

7 周瑞瑞;;STS视阈下如何理解科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12期

8 陈劲;王鹏飞;;以实践为导向的管理研究评价[J];管理学报;2010年11期

9 张增一;李亚宁;;科学素质概念的演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10 蓝俊康;陈余道;蒋亚萍;;加大“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与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立军;;科技馆可持续发展之思考[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建新;周亮;;试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与公民科学素质教育[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荆筱槐;;公众参与规约技术价值观解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陶柱标;余桂华;;论三位一体的科学普及创新理念[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5 范春萍;;数据库:新媒体时代不可忽视的科技传播平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6 钟晓青;;科普工作性质及创作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A];广东科普创作事业发展论坛论文选集[C];2009年

7 许珂;;科学技术传播学研究现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少鄂;;加强农民科学素质教育 发展农业低碳经济[A];2010湖北省科协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胡俊平;;我国科研人员参与科普事业的现状和前景思考[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10 祝永华;;浅议科普与科学传播[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恺;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高红阳;外在技术预见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毛宝铭;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发俊;社会语境与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张婷;科学传播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刘新芳;当代中国科普史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荆筱槐;技术价值观进化机理探析[D];东北大学;2007年

8 丁诚;生物医学信息的传输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刘萱;基于PUS指标的“科学文化”指数模型及效度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王可炜;中医药从业者科学素养评价模型的构建及测评[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曙;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科普公共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傅翘楚;科学传播理论视野下的科学博客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3 邓晓芳;互联网时代科学传播的受众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玉;我国报刊中类科学内容传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向晓琼;我国科学课程设置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琛;吴忠市农业科技发展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梁涛;科学家的社会责任[D];新疆大学;2011年

8 司楠;新时期我国科普工作的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张善涛;新中国科学传播视野下的《十万个为什么》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勇;科技博物馆科学传播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束义明,陈敬良;我国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能力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科技导报;2002年12期

2 胡社荣;关于建立科研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的讨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5期

3 姜联合;袁志宁;马强;;发达国家和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现状比较[J];科普研究;2010年05期

4 翟杰全;构建面向知识经济的国家科技传播体系[J];科研管理;2001年01期

5 ;现行科研评价机制将进行改革[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1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兵;侯强;;科学传播中的科学与常识[J];科学;2005年05期

2 谭小琴;;科学传播:我们迷失了什么[J];科普研究;2007年02期

3 谢彦;;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的科学传播[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1期

4 杨建华;舒志彪;;不同学部院士科学传播行为对比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03期

5 杨清媛;;从传统科学普及到科学传播[J];中外企业家;2011年14期

6 翟杰全;;科学传播: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开放[J];科普研究;2012年05期

7 孟静雅;;浅谈科学“危机”下的科学传播[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5期

8 许志晋,毛宝铭;风险社会中的科学传播[J];科学学研究;2005年04期

9 张晶;尹兆鹏;;科学传播理论的历史考察:将“传播”理念引入“科学”的历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5期

10 李婧;;浅谈科学传播[J];天津科技;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铁;;科学传播应重视规范性和科学性——以近年几家大报的若干文章为例[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香平;;科学传播需要双力驱动[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石国进;;应急条件下的科学传播机制探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李秀菊;何薇;;欧盟科研框架计划项目中科学传播的政策与实践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任杰;李秀菊;张永锋;;浅析“科学与社会”在欧盟框架计划中的发展[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曹昱;;公众理解科学理论发展研究——对约翰·杜兰特的“民主模型”的反思[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7 肖云;王闰强;;泛在融合的科学传播云服务[A];科学与艺术·数字时代的科学与文化传播——2012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智强;;提高科学传播能力 促进科学素养建设[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黄时进;;网络时代促进科学传播事业发展的思考——基于上海地区的实证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10 刘佳;;虚拟社会视域下的科学传播[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黄时进;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细荣;清末民初新型知识分子科学中国化实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凡;简论科学传播的历史演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施径科;科学传播中的公众理解问题初探[D];中南大学;2004年

3 李泳涵;科学传播的学科基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史晓雷;科学传播的演变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5 李魏;城市社区科学传播系统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赵明月;互联网时代科学传播的新路径探析[D];暨南大学;2013年

7 倪欣然;科学传播视野中的转基因议题媒介呈现[D];安徽大学;2013年

8 马丹;科学传播“民主模型”在中国的实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朱海曼;新媒体条件下科学传播的困境和突破[D];云南大学;2014年

10 刘雁翎;网络时代科学传播在公共事件中的传播特点及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91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191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d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